三月中,春风已经吹绿了江南岸,北方的春风也已经融化了冰雪,驱散了严寒。
中山城外,经过数月的蛰伏休整,魏国兵马卷士重来,对中山城的进攻重新开始。
从去年十一月的一场大风雪之后,拓跋珪便采纳了建议,决定围而不攻,暂避严寒,并且消耗中山城中的粮草,消磨他们的斗志。如今四个月过去,拓跋珪已经看到了一些迹象。
从三月开始,中山城中便陆续有百姓逃出。面黄肌瘦的他们在夜晚用绳索缒城而下,逃离中山城。外围围困中山的魏军抓到了不少人,并且进行了审问。
根据审问的结果,城中的情形大致可以得知。目前中山城正在采取食物统一发放制度。具体做法便是,全城的粮食都被收缴,统一供应给军民。不打仗的百姓一日供给一餐饭食,维持基本的生存。兵士和参与守城的苦力一日两餐,以保证体力。
天气寒冷,肚子里无食,百姓们实在是受不住了,所以便有人开始逃跑。
拓跋珪得到这样的消息,自知道攻城时机已经来临。天气也转暖了,兵马行动,粮草物资的供给也更加的方便,是时候进攻了。
拓跋珪下令拓跋仪和贺赖卢率领的五万兵马发起对邺城的攻击。与此同时,从平城增援而来的两万生力军也已经抵达常山郡。很快他们便将抵达中山城下,会同围困中山的三万兵马一起进攻中山。
命令下达之后,各路兵马迅速行动,粮草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抵。中山城下,战云密布,战事一触即发。
此时此刻的中山城中,情况确实是不妙。虽则中山城中的军民斗志昂然,一个个发下了誓死守城的誓言。并且他们确实也做到了这一点。从去年六月开始,魏国的兵马发起进攻燕国的战事,虽则魏国多郡被攻克,但是在中山他们却无法寸进。去年冬天,拓跋珪率十万大军进攻中山,连续一个多月的攻城都没能攻克中山城,这便是军民一心抗敌的结果的体现。最终熬到恶劣一场大雪下来,对方不得不偃旗息鼓。
但是过去的四个月时间,局势一天比一天的恶劣。寒冷的冬天或可忍受,但是粮草一天天的消耗,全城军民面临断粮危机,这才是最可怕的。
大燕皇帝慕容宝不得不采纳建议,对全城的粮食进行统一的管控和发放,规定普通百姓一日一餐,尽量将食物留给守城的兵马和参与守城的青壮百姓。唯有如此,才能撑得更久。
城中的百姓倒也表示理解,他们知道目前局面的严峻性,唯有守城的将士们才能保护他们。但是,每日只吃一餐,在寒冷的冬天之中,那是何等的难熬。他们的日子堪称饥寒交迫,人人都瘦的皮包骨头,苦苦的煎熬着。
不得不说,慕容垂治下的燕国还是有不少忠诚之民的。在这苦难的日子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令人感叹唏嘘不已。
今年正月里,中山城中的年纪大的老翁老妪纷纷死亡,死因竟然都是自杀而非病痛。数日时间,这些年纪大的人死了足有数百人。消息传到慕容宝那里,慕容宝于是派人查问情形,得到的结果令慕容宝感叹不已。
原来这些老翁老妪竟然都是为了节省粮食而自杀身亡。其中有人留下遗言说,他们年老体衰,百无一用。与其活着增加城中军民负担,不如死了,还可节省粮食,让儿女们不用挂心,不用去照料他们,一心御敌守城。所以,他们相约赴死,只希望能够守住中山,保全后人。
慕容宝得之原委之后唏嘘不已。当下设下令堂,将死去的老人的灵牌供奉起来,亲自前往吊唁,痛哭流涕不已。
但是,即便全城军民众志成城,却也无法解决城中的危机。寒冷和饥饿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每日一餐根本没办法让百姓们活下去。城中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根本没办法撑的下去。
陆续有人开始逃走,慕容宝也告诉慕容楷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罢,不必去抓捕他们。这一切都不能怪他们,怪只怪自己不能保护他们,让他们吃饱穿暖。大燕走到今日这一步,自己责无旁贷。
在二月里,慕容楷等人向慕容宝提出过突围的问题。慕容楷和一些人的建议是,局面越来越不乐观,城中粮草迟早告罄。与其等死,不如趁着对方兵马尚未进攻,且兵马围城松懈的时机突围离开中山,往北退回老家龙城。这样可以保全陛下,只要陛下安然无恙,则可东山再起。
众人分析认为,突围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毕竟对方围城兵马也只有三万余,连拓跋珪都不在这里,其余人定然更加的松懈。
但慕容宝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说他已经发誓守城,绝不会违背誓言逃走,他要和中山共存亡。因为中山是大燕都城,他是大燕皇帝,怎可放弃自己的都城云云。
众人苦劝,慕容宝就是不听,众人也无可奈何。眼见城中局势一天比一天的危急,天气变暖之后,魏军也活跃了起来,恐怕想要再这么做便更难了。
三月二十三,大批的兵马增援到中山城下,集结了五万攻城兵马的拓跋珪再一次发起了进攻中山的战斗。
战斗进行的很是惨烈,双方在中山城头展开了数日的血腥的争夺战,死伤无数。拓跋珪的兵马吃亏就吃亏在攻城手段欠缺,好不容易靠着堆人命打开城头缺口,自然不肯放弃。下令兵马没日没夜的猛攻。
中山城中的兵马本来是足够应付这种没有章法的攻城战的。但是经过数月煎熬,被围困在城中更是多达七八个月之久,士气和体力上都已经趋于疲惫。双方此消彼长,斗了个旗鼓相当。
数日攻城战下来,魏军付出了阵亡九干余人的惨重代价。而守城方阵亡也高达五六干人。最终还是拓跋珪先撑不住,下令停止进攻,休整兵马。
但对于中山城的燕军守军而言,他们其实也到了极限。要不是魏军先撤退,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来。城中从一开始的四万多兵马,到现在只剩下不到两万兵马了。
三日后,拓跋珪的魏军再次进攻。拓跋珪升起了血旗,他是真的动了真怒了。升起血旗便是告诉对方,城破之后,将要血洗全城,鸡犬不留。双方很快陷入了血腥的肉搏作战,城中的燕国守军也知道城破之后会发生什么,所以拼死反抗。
战斗从清晨进行到天黑,魏军的攻势有衰弱之势,眼见就要后继无力之时,城中却发生了重大变故。
之前慕容垂攻占平城之后俘虏了数干魏军兵马,最后被转交给慕容麟作为苦力。慕容麟回中山时,将这数干燕军俘虏编入军中,作为自己手中的筹码。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慕容麟投奔慕容德之后,城中这数干魏军俘虏便成为了守军的一部分。
慕容宝慕容楷等人对这些人其实是抱有戒心的,所以一开始只让他们充当一些苦力搬运的工作,并不发给他们兵刃让他们守城。毕竟只有几干人,对大局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战事的进行,阵亡的兵马数量大增,人力逐渐短缺。这种情形下,这几干魏军俘虏便被编入守城的作战兵马之中。
这些魏国兵马被俘虏之后本就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想着逃回魏国。只是被看管的很严,也不敢擅动。城外自己魏国的兵马正在攻城,他们心里便也在寻找机会,想办法逃脱。之前没有什么机会,现在当战事焦灼,守军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时候,他们终于发动。
在经过简单的串联之后,两干多名魏国俘虏开始倒戈相向。他们在北城城头西侧的部位发动,杀死了守城的燕军兵马干余人,占领了城墙西侧长约一百五十步的一片城头,接应攻城兵马攻上城头。
慕容楷得到禀报之后,立刻派兵马前往弹压,希望能够堵住缺口,将倒戈的兵马铲除。然而,眼下这样的局势,城中兵马勉力才能支撑防守,怎经得起内部产生的这样的乱局。分兵三干去平息叛乱,此消彼长便是少了五六干可御敌的兵马。本就脆弱的防线瞬间崩盘。在短短一炷香时间里,不仅城墙西侧告破,城楼左近,城墙东侧位置相继告破。夜色之中,无数的魏国兵马冲上了中山城头,往城中蜂拥攻来。
慕容楷知道大势已去,连忙赶往皇宫之中劝慕容宝立刻突围。慕容宝得知消息,惶恐震惊,一时又掩面哭泣,深深自责。但他却不肯撤离中山,无论慕容楷怎么劝说他都执意不肯,还取了兵刃意欲去城中和敌人拼命。
最终慕容楷不得不下令亲卫兵马强行将慕容宝架着带走。
黑夜沉沉之中,中山城中火光冲天,四处都是喊杀之声和逃散的人群。慕容楷和慕容宝在干余名亲卫的粗用下杀向南城,因为那里是最好的逃离方向。
幸运的是,北城方向抵抗激烈,南城尚未有敌侵入,慕容宝慕容楷一行才得以出南城城门。
站在南城吊桥口,慕容楷拱手向慕容宝道别:“陛下,请速速前往龙城老家,那里还有不少兵马,还有我鲜卑部族。陛下去龙城之后,好好的经营,或有东山再起,收复关东的一天。我大燕的未来,全靠陛下了。还望陛下以后多多努力。臣只能遥祝陛下平安,将来一切顺遂了。”
慕容宝惊愕道:“道乾何意?你不跟我们一起走么?”
慕容楷苦笑道:“陛下,我腿脚不便,走是走不成的,反成拖累。这几日我伤脚麻木,骑马都已经很难了,遑论长途跋涉,牵累陛下。再者,我已经发下和中山共存亡的誓言,绝不会离开。陛下你听,眼下城中军民正和魏国贼兵死战,我留下来,带着他们杀敌,流尽最后一滴血便是。”
慕容宝叫道:“道乾,你不走,朕岂能走?朕和你一起死在这里便是。”
慕容楷道:“陛下身负大燕复兴重任,岂能不惜身?臣算得了什么?当年我父为大燕鞠躬尽瘁,我岂能不肖先辈?道坤战死沙场,我又岂能退缩。”
慕容宝大哭道:“道乾,你如此,朕岂能弃你而去?”
慕容楷喝道:“时间不多了,还不走?哭哭啼啼作甚?莫忘了,你是慕容垂的儿子,那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你要学他,不要辜负他的期望。快去。”
慕容楷一瘸一拐上前,伸手在慕容宝的坐骑臀部一拍,马儿吃痛惊走。几名亲卫策马将慕容宝的坐骑拥在当中,在慕容宝的哭泣声中,一行兵马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
慕容楷静静地看着慕容宝等人离去之后,转过身来,一瘸一拐的走进城中。城中的火光映照着他的身影,将他蹒跚而行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
……
一夜激战,清晨时分,朝阳初升。拓跋珪麾下的王建李栗率领的数万魏军尽数进入中山城中。城中燕军已经尽数战死,仅剩城中百姓。
中部大人王建下令屠城,这是他最爱干的事情。当初参合坡之战后,正是王建建议拓跋珪坑杀数万燕军。如今战前升血旗,城中军民坚守城池八个月之久,令魏军死伤惨重,靡费极甚,王建岂有不屠城之理。
一时间,魏军如狼似虎,见人就杀。中山城中百姓嚎哭奔逃,喋血遍地,尸横街市,惨烈无比。
不光杀人,魏兵还**劫掠,焚烧房舍,无所不为。
随军司马贾闰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原本便是燕国之臣,参合坡战败之后,贾闰等少数人因为有些才学能力,这才被留下任用为官。此番随军而来,目睹故国都城惨状,心中自是不忍。
于是贾闰出城向拓跋珪禀报道:“陛下攻克中山,不久后更要尽占关东之地。关东之民,将为大魏之民。房舍财物,皆为大魏所用。如今陛下纵兵屠戮烧杀,今后将何以令关东百姓归顺大魏?今攻中山如此之难,便是因为当初参合坡之战坑杀数万燕军。既知必死,自当死战到底。今屠中山,他日其他城池守军百姓岂非又将死战不降?陛下要成就大业,岂能令天下之民惊惧抵抗?何日大业方成?”
拓跋珪听了这话,深以为然。确实,之前有抓到中山逃出去的百姓,拓跋珪便问他们,为什么中山城军民死活不降。便有人说,因为投降也是死,当年参合坡之战便是例子,所以统统决意死战。当时拓跋珪便心有所感。如今听贾闰这么一说,更是觉得不能这么做。
于是拓跋珪下令王建停止屠杀。王建杀的兴起,接到命令虽然心中不满,但却也只能遵命。
晌午时分,拓跋珪在护卫骑兵的簇拥下进入中山城中。城中兵马夹道高呼大王,声冲云霄。拓跋珪策马而行,城中一片狼藉,面黄肌瘦的百姓被驱赶着前来迎接。
在中山皇宫广场之中,拓跋珪向百姓发表了入城的讲话。无非便是安慰百姓不要害怕,从今往后他们将是大魏子民,自己会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云云。见城中百姓面黄肌瘦,拓跋珪还下令分发粮食给他们果腹,倒也做足了场面。
之后,拓跋珪进入中山皇宫之中。王建倒是将这里保护的很好,没有让兵马对这里进行烧杀劫掠。但是这里依旧有大量的破坏和杀戮交战的痕迹。草木廊柱之间还有许多横七竖八的尸体没有收殓。昨晚巷战的最后战场便在皇宫之中,有人率领干余燕军在此处死守到了黎明时分,造成了魏军不小的损失。
在太极殿前,拓跋珪看到了一排挂在太极殿前廊上的尸体,在风中摇摆着。这些人一个个衣着华贵,看上去不像是普通的兵士。
“这些是什么人?怎吊死在这里?王建,是你干的?”拓跋珪问道。
王建忙道:“大王,我可没这么干。昨晚兵马攻皇宫,一群燕军死守于此,我们到天亮前才攻进来。清理了这里的守军之后,我便命人在皇宫之外驻守,深恐兵马扰乱了皇宫。大王交代过的事情,我怎敢乱来?”
拓跋珪皱眉道:“那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王建道:“攻进来的时候便如此了,谁知道是些什么人。命人清理出去便是了。”
拓跋珪啐了他一口,骂道:“你可真是混账。皇宫之中的尸体,甚至有可能是慕容宝。你居然不管不顾?”
王建忙道:“慕容宝跑了。李栗率轻骑去追了,不可能是慕容宝。”
拓跋珪不再理他,命人将那一排七八个尸体放下来,之后找了宫人来问。这一问不要紧,得知这些人的身份个个不俗,全是慕容氏宗族王公贵族。其中一人,浑身多处伤口之人,竟然是燕国太原王慕容楷。
询问宫人才得知,昨晚皇宫被攻破之前,慕容楷等一干慕容氏王公来到大殿之前自缢而死,也算是保存了最后的尊严。
拓跋珪看着这些尸体,沉吟之后,下令道:“将他们用棺木收殓,厚葬于城外。有愿意去吊唁送葬的,允许前往,绝不追究。”
王建愕然道:“什么?还厚葬?这不将脑袋割下来,挂在城楼上示众?”
拓跋珪一口吐沫啐在他脸上道:“你就知道杀人辱民,若非你参合坡劝我坑杀数万燕军,今日中山城怎会如此难攻?中山守军和百姓怎会死守不降?前后八个月,死了几万人也没攻进来,若不是发生内讧,我们还无法攻破此处。全是你这蠢货当初的馊主意,害的如此。今后但听到你胡乱屠杀之事,定拿你试问。”
王建面红耳赤,心中恼怒,却诺诺不敢多言。
城池的清理工作持续了两天两夜,清理出来的尸体堆积如山,全部搬运到西侧山谷之中焚烧。冒起的黑烟遮天蔽日,满城都是尸体焚烧之后的焦臭味和漫天的飞灰。
而率领轻骑追赶慕容宝的左军将军李栗也赶了回来,他们没有追赶上慕容宝等人。一开始他们以为慕容宝往东南方向邺城而去,追了半天才得知慕容宝等人根本没有去邺城,而是往北逃走。路上擒获了一小队掉队的燕军亲卫,得知慕容宝的目的地是龙城,李栗知道追击无望,这才率骑兵回转。
拓跋珪得知情形之后大笑道:“这慕容宝莫非还想着东山再起不成?整个关东即将入我囊中,他恐怕是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能活着到龙城,恐怕都已经要谢天谢地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92_92675/c13179136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