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在无数炽热而期待的目光中,演播厅缓缓暗下。
所有灯光骤然收敛,只留下一束金黄的微光,在舞台正中央若隐若现。
音乐尚未响起,空气中却仿佛已回荡起千年前的风声与沙声。
一束明黄色的光柱自上而下,缓缓洒落,如同一缕穿越千年的晨光,照亮舞台中央的身影——苏灿。
他静静伫立于金光之下,身着深金色祥云纹织锦长袍,衣摆宽大,纹理间仿佛隐约可见壁画中飞天的剪影。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
舞台背景大屏缓缓铺开,一整幅高达数十米的数字化“敦煌壁画”缓缓浮现。
那是第17窟的“反弹琵琶”,飞天如梦,金砂如雨,整座舞台顷刻化作千年前的莫高窟。
观众席骤然静默。
每一个人,都被眼前这一幕深深震撼。
此时此刻,他们忽然意识到——
今晚苏灿即将演唱的,极有可能与敦煌有关!
但还未等众人细想,舞台上的苏灿缓缓抬起头,眼神温和却笃定,面向镜头与现场,开口了:
“大家好,我是经典传唱人——苏灿。”
“我把敦煌壁画,唱给您听。”
短短一句话,如一道震雷般,轰然响在所有人的心中。
观众席上,许多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们猜对了!
是敦煌!
是千年风沙中沉睡的飞天,是壁画里那段无声却不朽的传奇!
有人轻轻握紧拳头,有人悄悄擦了擦眼角。
……
就在这时,音乐缓缓响起。
舞台大屏幕上出现歌曲信息。
[歌曲:《壁上观》]
[演唱:苏灿]
[作词:苏灿]
[作曲:苏灿]
…
“《壁上观》……”
无数观众轻声呢喃,眼神发亮。
琵琶轻拨,竹笛悠扬,一声声似乎从千年前的洞窟中传来,穿过黄沙、越过长河,落入耳畔。
仿佛那一瞬间,敦煌千年的尘沙被风揭起,掀开岁月的画轴,带来佛音、鼓乐、伎乐天女的舞步。
现场观众无不屏息凝神。
这不是流行乐的前奏,而是一次穿越千年的召唤。
当前奏落下,苏灿缓缓开口,歌声低沉却穿透力十足,如壁画中的目光,静谧却直抵人心:
[遗忘的沙绕指尖流转。]
[云楼仙子,水袖缠绵。]
[迦蓝菩提下客到来。]
[梦邀起舞八部天。]
[……]
词意空灵而庄严,旋律悠远如经卷翻开,带着梵音中沉淀千年的微光。
舞台背景中的壁画缓缓流动——飞天振袖,金翼舒展,如神祇在歌声中翩然复生。
[嶙峋的沟壑起伏层峦。]
[笙箫琵琶,金色步辇。]
[千秋黄沙,不曾褪减。]
[全唐的浓墨重彩。]
[……]
歌声如峰顶展开,节奏更为辽阔,苏灿声音中灌注着厚重与悲悯,像在替整个时代发声。
那是壁画上的目光,是伎乐天女飞旋的瞬间,是千年信仰与文明的回响。
舞台上,一圈金色光幕缓缓升起,如洞窟内晨曦初照,照亮过去,也照进此刻。
观众们此时已然沦陷,目光定格在舞台,每一处画面都仿佛在灵魂深处轻轻叩问——
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千年前的美?
……
而与此同时,直播画面前的弹幕,瞬间沸腾——
“苏灿这首,简直是敦煌本煌!”
“我在流泪,根本不是歌,是文明在诉说!”
“飞天动了!刚刚真的像看见她动了!”
“泪目,第一次觉得历史不是课本,是活的!”
“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太美了!”
“全唐浓墨重彩,这句杀我!”
“苏灿唱的不是歌,是华夏在说话!”
“好想去看敦煌壁画啊!”
“……”
有的人,已经摘下眼镜默默擦泪;
有的人,打开搜索查起“八部天”与“金色步辇”的含义;
也有人,把这首歌录下转发第一时间分享给父母与孩子:“快看,这是我们的敦煌。”
此刻,歌声尚未完结,感动已然在人群中扩散。
仿佛那片沉默千年的黄沙,也被这一曲唤醒,掀起时代与心灵的共鸣。
……
演播厅内。
高潮的副歌部分骤然响起,旋律在这一刻全面升腾。
苏灿缓缓起身,身后的舞台大屏一瞬间变幻——
如风翻动的壁画卷轴,一尊尊佛像浮现,一位位飞天腾舞,华光绽放,神圣庄严。
他站立在金光交错之中,声音高亢而克制,如黄钟大吕撞击千年时空的穹顶:
[一刹那栩栩缕影浮光映宫阙。]
[错问今夕是何年。]
[……]
这一句仿佛将人从现代抽离,投向那光影摇曳、佛音缭绕的千年梦境。
观众席上,有人低声惊呼:“我起鸡皮疙瘩了。”
[轻胡旋伎舞灯火在何处长眠。]
[伴着繁星映诸天。]
[……]
琵琶与鼓点随之飞扬,像是百伎在月下起舞,飞天在银河踏浪,光与影交叠在苏灿的歌声中。
整个演播厅进入一种宏大的沉浸感,敦煌,不再是历史,是此刻,是此人,是此声。
直播间内,弹幕再度炸裂:
“副歌太炸了,像壁画在唱歌!”
“胡旋伎舞+灯火长眠=词神!”
“苏灿太狠了,这简直是一场大殿里的清醒梦!”
“什么叫文化自信,这就是!!!”
“‘错问今夕是何年’,我也忘了自己在哪了……”
“……”
而下一段歌词,进一步将情感推至最高潮:
[雪浸染万千华光钟声塑佛龛。]
[此去蒙尘饮乐宴。]
[朱颜改怎不见窟画昔日璀璨。]
[却醒来作壁上观。]
[……]
这一句落下,仿佛突然坠入千年之后的孤独凝视。
曾经的金碧辉煌、香火鼎盛,如今化为沉寂中的壁影残光。
苏灿眼中也浮现一丝动情与哀叹,他仿佛不是在演唱,而是在替那些沉默的壁画开口讲述一段段曾经的盛世。
而观众,安静得出奇。
无数人泪水早已在眼眶打转,甚至有年长者低声说了一句:“孩子把我们华夏的魂,唱出来了。”
全网弹幕再度刷屏:
“‘朱颜改怎不见’这一句太扎心了”
“我们不是壁上观,我们是传承者!”
“这首歌,该进课本!”
“我愿为这歌去敦煌朝圣一次!”
“……”
音乐未止,心潮已涌。
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是此刻正流淌在歌声中的血脉。
——而这首歌,也才刚刚唱一半。
……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4_154563/c1582176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