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官商路 > 第二百零三章 风云聚拢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二百零三章  风云聚拢

    属下送来的消息是关于昨天晚上马三拨村群体性斗殴事件的,看样子沈紫苑在天南那边收买的人层级不是很高,故而他送过来的消息也很笼统,只是大概的说明了一下整件事,又凭着他自己的主观臆断猜测了一下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影响。

    沈紫苑自然不会重视内线对这件事做出的评估,她只需要对方送出消息就足够了,至于说相关的分析,公司里自然有精通的去做,就像来内地之前俞老太太叮嘱的那样,内地的情况与泰国不同,而在于内地官员打交道的时候,所应采取的策略自然也大相径庭。自从来到内地之后,沈紫苑在这方面一向都做的很谨慎,但凡是与内地官员有重大牵扯的问题,她都会直接请示老太太,而今天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

    “我知道了,”将下属送来的消息仔细看了一遍,沈紫苑皱眉思索了一会儿,她考虑着这件事绝不可能像内线预估的那般简单,其背后肯定还会牵扯到一些复杂的问题。

    犹豫了一下,她将东西放在桌上,用一只手按着,说道:“素帕猜,你那边的工作还要抓紧一些,我们必须了解到更多关于南平创业、关于孙先生的消息,如今的这些还远远不够,至少老夫人那边很不满意。”

    素帕猜显然就是对面那个年轻人的名字,听了沈紫苑的交代,他稍稍退后一步,束手垂头不语。

    “好啦,你下去吧,继续盯紧这件事,”沈紫苑摆摆手,随口说了一句,一转脸,又将注意力放回到桌上那份材料上。

    说起来孙秉云似乎很没有必要对道上的人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孙家显然从底子上就不干净,石洪斌也好王树宇也罢,他们这些人同俞老太太相比简直连做小混混的资格都没有。俞老太太在泰国创办俞氏的时候,向柬埔寨的红色高棉销售过武器,曾经与掸邦解放军做过毒品交易,甚至还曾经豢养过一支武装的贩毒马队,至于在泰国国内,她还与那些华人后裔组织过叛乱,暗杀过军方要员,这些事情别说是一个石洪斌一个王树宇,即便是十个他们加在一起,估计也干不出来。

    过去,俞老太太不知道她的儿子还活着,更不知道她在内地还有了一个孙子,她的身家底子自然与孙秉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现如今,俞老太太已经了解了一切,而且正在致力于将自己的家底逐步的转移到孙子名下。如此一来,孙秉云将来要接到手里就不仅仅是几十亿美元的身价了,他还得从老太太那里接过一笔子“债务”来。

    不过类似这样的问题,俞老太太这么精明的人自然能够想得到,如果不是担心直接认亲会对自己的财产归属构成影响,她恐怕第一时间就回到国内与孙家父子相认了。政治这个东西从来都是不考虑当事人的丑美善恶的,它只考虑一个利益的问题,俞老太太避居曼谷几十年,其间并不是没有同内地建立联系,与此相反,自从当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从内地运来的第一批军事援助经由泰国流往民柬抵抗军的时候,俞老太太便已经同内地建立了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因为牵涉到了美、中、泰、柬四方达成的秘密协议,故而了解内情的人屈指可数。

    总而言之,俞老太太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三件:第一件,消除俞氏的内部威胁,也就是她的那一对养子养女;第二件,分步骤的向外转移部分资产,以备不时之需;第三件,及早接触一下自己的宝贝儿子、孙子,如果可能的话,她的宝贝孙子能到泰国定居就最好了。

    老太太都是几十岁的人了,人生的阅历可谓是极大丰富,她知道类似这样的庞大计划绝对记不得,只能按部就班的徐徐图之。但还是那句话说得好,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临海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老太太的全盘计划,逼得她不得不暂时搁置原定计划,时隔近五十年,重回大陆。

    从某种程度上讲,孙秉云与范匡泽、刘怡霞三个人商讨出来对策是可行的,但不幸的是,他们如今制定这个计划存在一个很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没有充足的资金,也就是没有足够的钱。马三拨村的问题必须尽快得到解决,村民的情绪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安抚,而三家公司手上有没有那么充裕的资金,怎么办?毫无疑问,他们得去想办法筹钱。

    对孙秉云他们这样的人来说,筹集个百十来万的资金似乎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问题在于他们这次要筹集的资金不是百十来万,而是上千万。天南正在接受调查,在这个节骨眼上向银行申请贷款显然不太可能;岭东汽车正在规划上市,而且是处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范匡泽绝对不能捡在这个时候向银行贷款;而孙秉云这边呢,更不用说了,一个景河项目在身上压着,短期内他已经没有能力向银行申报贷款了。

    继续用钱手上却没有,那就得另想办法,不知是幸或不幸,孙秉云如今还真有一个可以在短期内筹到巨款的路子,那就是走贾全盛那条地下集资的路。此前,他已经通过这条路筹到了一千万的资金,用贾全盛自己的话来说,这笔钱筹措起来并不费力,所以自然而然的,这次需要拆解大笔资金的时候,孙秉云便又一次将脑筋动到了这一条路上。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身后的不远处,正有一群人等着他往这条路上走,只要他将手伸出去,那里等着他的将会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沪市作为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繁荣的第一大城市,其别墅的建设却起步较晚,在九四年国家正式推行房产政策改革之前,沪市的别墅区建设项目还是零。在这个时候,整个沪市还没有成规模的别墅群存在,唯一一个较为特殊的例子,就是沿318国道一线的虹桥路、沪清平公路等少数地区。这里在改革开放之后便出现了国内最早的一批别墅建筑,其业主主要是外籍人士亦或是归侨,也正因为如此,这一代曾经是沪市真正意义上的富人区。

    程玉作为国内证券业界较为出名的一个人物,他的根基就在沪市以及周边的江浙地区,而在这其中,又以沪市为核心大本营,不过即便如此,他这个人在沪市抛头露面的机会也不多,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出名的机会,而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敢出名。

    程玉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也知道做资本人一旦出了名,估计就离覆灭的日子不远了,华尔街怎么样?那里可以说是资本商云集的地方,那一栋栋的高楼大厦里,几乎都藏着一两个资本市场上搏杀的高手,可谁又见他们整天出面在媒体上说三道四了?由此可见,闷声发大财并不是一句笑话,而是一句至理名言。

    从国内放开资本市场开始,程玉就混进了这个圈子,如今算起来也有四五年的光景了,可说句真心话,他本身混的这几年里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就说他在青浦这边的这套别墅,那就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而是花钱租下来充门面的。这套别墅的规模不算很大,三层楼都算下来,再加上花园绿地,也不过是两千多平的样子,按照如今沪市的房价,这套房子的价值大概在四千一平左右,但就是这八百万左右的购买资金,他程玉都掏不出来。这是为什么?不为别的,就因为程玉在证券圈子里扮演的角色,并不像那些玩家一样,他是一个真正“掮客”,站在他背后的,也就是他所为之服务的那些人,都是沪市以及周边江浙地区的一些中大型国企。程玉所作的工作,就是将这些企业手头的资金作为盈利机器,在证券场里圈拢民间资本。从这方面看,程玉似乎也是个吃公家饭的人,只不过他的饭碗要稍稍的大了那么一些。

    其实自从国内放开证券市场之后,以资本为主要形式的证券行业内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矛盾观点,矛盾的一方认为证券市场应该是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以及扶助他们发挥正面作用的工具,而矛盾的另一方则认为这个市场应该是国家用来限制民间资本发展壮大的工具之一。程玉知道,这两个矛盾观点的根本出发点,实际上就是两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因而在面对这两个矛盾观点的时候,谁对谁错反倒是次要的,关键点在于选择哪一个方向落脚。

    这栋租来的别墅程玉已经住了三年,真正的业主是个法籍华人,为这套房子程玉每年都得支付十五万的租金,这还不包括其他方方面面的开销。不过幸好的是,这几十万的开销不用程玉自己全额担负,他只需要支付其中的百分之二十。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7_17137/c49507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