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92章 夫妻
姬丹别了众宾客回到内宅,赢玉在房中,正在暗自发愁抹泪,听见僮仆女侍报说太子回来了,赢玉顾不上装扮,飞也似得跑了出来。刚到了堂外阶下,就看见姬丹笑嘻嘻的走了进来。赢玉打量一下姬丹,看姬丹神色甚好,衣饰整齐。心里一松,脸上露出笑意,眼泪却忍不住滚了出来。想要上前迎候,偏又迈不动步子,只是痴痴的站在那里看着。
姬丹心里一暖,走到近前,拉着赢玉看时,见赢玉眼睛略显红肿,面带憔悴之色,姬丹温言道:“莫哭,莫哭,看眼睛都红了。”
姬丹这样一说,赢玉更撑不住,扑到姬丹怀里,大哭了起来,道:“可吓死我了!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姬丹抱住赢玉,轻轻抚着赢玉颤抖的身体,安慰道:“别哭,别哭,这不是没事么!”
赢玉哭了一会,已把这十数日的担心思念,尽情哭了出来。抬头看看姬丹,泪眼中见姬丹笑意盎然,赢玉突觉害羞,嘤咛一声,扎在姬丹怀里不肯抬头。
姬丹安慰几句,拉起赢玉的手,两人并肩走进房中。赢玉自觉形容狼狈,赶紧让女侍送来热水铜盆,洗漱装扮了一番,这才过来坐在椅子上和姬丹说话。
两人说起这分别十数日的情景,自然又是一番感叹。只是赢玉想起父亲,不由脸色又沉了下来。
姬丹赶紧安慰道:“玉儿,莫要太着急,我这次去雍城,深得大王信重,明后日得便,我去见大王,好为大人周旋一二!”
赢玉勉强一笑,道:“大兄好意,玉儿明白,只是家父此次虽是奉太后之旨,但事到如今,连太后都是自身难保,我父之事,恐怕难办的很!”
姬丹知道赢玉说的没错,可不管怎么样,那是玉儿之父,如果赢竭有所不测,只怕玉儿心里不知道该多难受!总要帮上一帮,才能安心。
到了次日,姬丹派人出去探问,得知嬴政下令搜捕卫尉竭、内史肆等一干从逆官吏。卫尉赢竭已经被抓进监中关押待审,府邸被封,家眷不得出入。姬丹赶紧出门,边访相国、御史大夫、中尉、廷尉等大臣,多方说情担保,才把夫人王氏给接了出来,安置在自家内宅。
赢玉母女见面,得知父亲已经被抓了进去,母亲能来,还是太子出面,多方求恳的结果,可以想见,父亲大事不妙是不必说的,母亲只怕也要大受牵连。因此赢玉一见王氏夫人的面,就抱着母亲痛哭不止。
王氏夫人搂着女儿,想着女儿才这大,刚嫁做他人妇,马上就可能父母双亡,日后孤苦无依,心中难受,眼里也是不断掉泪。只是她出身将门,本是秉性刚强的人,如今又是在女婿府中,虽然难过,也不愿意过分失态,忙拉着赢玉的手,温言宽解。
姬丹来到大堂,吩咐僮仆,将范增等人请来,道是赢竭被抓,自己好不容易才将王氏夫人接了出来。请大家想想办法,能否救赢竭一救。
范增等人听了,面面相觑:救赢竭?太子这是开天大的玩笑!赢竭是啥罪?谋逆呀,如今嫪毐之下,就是赢竭官职最高,这种谋逆主犯,别说咱们是外来质子,就是本国权贵,谁敢出言相救?
况且这次咱们明里暗里的操纵之下,灭了那么多的大臣府邸,人家的亲朋好友,现在憋红了眼要报仇。大王罩着太后,放太后一条活路已是给了大王好大的面子,如果连赢竭都不杀,昌平君和王琯等人非和大王拼命不可!
大家都不说话,范增身为太子卿,乃是上大夫之首,却不能就这么把太子凉着,只好劝道:“太子,卫尉大人之事,我等实在无能为力!这次我等参与其事,虽说掩饰的好,可难保没有一点破绽。躲之惟恐不及,哪敢再掺和进去搭救卫尉?”
范增说罢,众人都是点头,都劝姬丹道:“太子,此事当真掺和不得!”
姬丹见众口一词,也知道此事确不可为,叹了口气,道:“早知今日,当初把卫尉大人也暗地里送走就好了!”
尉缭却是不满,当即抗声道:“太子此言差矣!卫尉大人乃秦国高官,起事主首,人人瞩目,那里说走就能走的?”
“郦生兄弟,都是太子府中宾客,虽出头露面,不过一时,后面追捕,风头不过一时而已。如带上了卫尉,嬴政和昌平君等人定然紧查不放,怎肯放松!真要摸着点头绪,说不定连太子和我等都要牵累了!”
“太子,要做大事者,当以大局为重,切莫儿女情长!”
张耳也道:“太子,切勿儿女情长,误了大事!”
姬丹见众人都是一副义正词严,抗颜劝谏的摸样,很是有点哭笑不得,赶紧摆手道:“好了,好了。我不过感慨一句罢了,倒惹出你们这些劝谏。此事撩开不管不就完了?”
阳庆坐在下首,一直没说话,到了这时,反倒开了口:“不然!太子,臣以为此事还真要伸手相助!”
阳庆一句话,众人的眼光刷的一下子都盯了过去,阳庆不慌不忙的道:“诸君劝太子袖手旁观,不过是为太子安危。以庆看来,太子伸手相助,才是正道!”
“太子既迎娶了夫人,和卫尉大人就是亲戚,亲戚出事,太子如袖手旁观,或者太子人情刻薄,或者太子有意避嫌。”
“太子乃外来质子,与秦国朝争无涉,救助亲戚理直气壮,人之常情,嬴政和众大臣只能说太子高义。却不能因此怪罪。如有意避嫌岂不是告诉别人自己心虚么?”
“至于彰太子人情刻薄之名,则更是我等宾客之罪也!”
杨庆这番道理说出来,范增等人仔细想想,倒也有些道理。尉缭还是有点不服,问道:“以阁下之意,太子要全力救助卫尉么?”
阳庆一拱手道:“不然!卫尉虽不可不救,但也不可大救!”
“卫尉大人罪责太大,总也难逃一死,救也无用。但以卫尉之罪,老夫人必受牵连。”
“救不了大人,太子如能为救下老夫人着力奔走,即可抚慰夫人,又有重情高义之名,就连频阳王氏也要对太子心怀感激,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杨庆这话说的理直气壮,尉缭也很是服气,不断称是,道:“阳君之言,大是有理!”
能救一个,总比袖手旁观好的多。姬丹听了阳庆之言,顿时大喜,赶紧拉着众人,细细商谈救人之道。
此后数日,姬丹带了几个善言宾客,四处拜会朝中列卿,大送金帛之物,拜求各家援手救助王氏夫人。
夫人赢玉,前些时日因这燕玉羹之事,和各府内宅贵妇关系很是不错,当下也是素衣淡服,乘了车马到各府拜会,泣求援手。
这些内宅贵妇,看赢玉楚楚可怜,原本一个明媚清丽的少女,如今却是愁容满面,自然怜惜,看在往日情分之上,纷纷答应为赢玉说项。
这次嫪毐之乱,朝中官吏或死或叛,涉及颇多,不赶紧定下对叛臣的处置,诸事都无法继续推进,尤其是各种官缺的补选提拔。根据相国、御史大夫的建议,大王嬴政快刀斩乱麻。以最快的速度下达了处理的诏旨。
丙申之日,赵太后迁居雍城。次日丁酉,车裂嫪毐于市,族灭其家。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卫士令雪,旅贲丞洪等三十余人皆枭首,其家男十五以上尽斩,女子没为仆隶官卖。各家舍人宾客,重者刑戮,轻者鬼薪。都中官吏将佐,夺爵远迁于房陵者,多达四千余家。
至于王氏夫人,在姬丹和赢玉四处奔走之下,数位大臣向大王进谏,以姬丹乃是燕国太子,赢玉为夫人,日后可能为燕国王后,卫尉造反罪无可赦,但如能对王氏夫人法外开恩,定可使赢玉心怀感激,日后到了燕国,也会更加亲近大秦。
嬴政听各位大臣说的有理,遂问仲父吕不韦意见,吕不韦那里,也被张氏夫人吹了不少的枕头风,他虽然对赢竭没啥好感,可想到王氏夫人乃是频阳王氏一脉。自蒙骜阵亡,王翦、王贲父子差不多已是有数的军中众望所归的大将,自己以后掌理国政,这军中之事,只怕还要多多借重。因此也有心寻机会相助一二。既然大王有问,吕不韦略略一顿,道:“赦一妇人罢了,虽与法有碍,然于国有大利。臣只恐昌平君那里忌恨赢竭不肯轻放!”
昌平君熊启是御史大夫,这事处理是绕不过他的,嬴政自然也要征询他的意见,听吕不韦这样说,嬴政一笑,道:“仲父多虑了昌平君虽然痛恨赢竭,倒也不愿与一个妇人为难。”
吕不韦顺水推舟,笑道:“昌平君果然是将相胸怀!既然如此,大王就给燕太子丹一份人情好了。”
为此,嬴政暗地里告诉廷尉,王氏夫人就交由姬丹那里看管,无需入监,待处置叛乱家属之时,让姬丹直接交些钱,转为姬丹府邸的仆隶。
王氏夫人和赢玉知道赢竭已死,母女两个抱头痛哭良久,王氏夫人恨道:“可怜你父亲,素来以宗室公子,奉事严谨,不敢轻忽。这次乃奉太后之令而行,何来叛逆之理!”
“他母子婆媳之间,闹的不可开交,倒累的你父屈死,玉儿,玉儿,你须记得,这华阳也好,大王也罢,无非都是你的仇家罢了!”
赢玉想着父亲身首两处,只是大哭,什么也说不出来,一屋中女侍下人,俱都陪着落泪不已。
下一卷,该离开秦国了,一直没想的太好,是该直接回国呢,还是先去周游列国,收拢英豪!唉###第92章 罢相
嬴政亲政,作为大王的嬴政确实忙了起来。尤其是现在,一大批的朝廷官员被砍头、流放、免职,还有一批楚系宗亲被灭门,大大小小空出来了二百多个官位。此时秦国的官制,官员们虽然不能完全说是一根萝卜一个坑,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但毕竟冗余度还是相当低的,一下子少了这二百人,朝中的很多事还真是运转不开。
将重要的位置尽快补上,是嬴政的当务之急。不过,要把这二百个官位补完全,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百个位置,要涉及到七八百人的升迁、调动、考核和推荐。本身就是一个不小工作量,况且其中还涉及到了人员派系的利益和纠缠。
相国吕不韦的人马,在这次朝局动荡中,几乎没受到什么损失。如今一下子空出这么多位置,吕不韦自然想再多安放一些自己赏识的人物。他是相国,本来就是百官之长,统带百官。按说要安插自己人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这次,吕不韦却很是不如意,因为昌平君作为御史大夫、副相,给吕不韦添了不少的麻烦,每当吕不韦提出一个人选,昌平君那里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然后又会推出一个新人选。
两人之间的争执不断,这让吕不韦很是有点束手束脚。
单是一个昌平君,吕不韦还无所谓,关键是大王嬴政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
放在以前,只要朝臣之间意见不一,吕不韦作为相国,基本上是一言而决,不管是赵太后、华阳太后还是大王嬴政,都会很尊重吕不韦的意见和态度。可现在不同了,赵太后被流放到了雍城安置,华阳太后在深宫不再出头,最后拍板的是已经亲政的大王嬴政。
在吕不韦眼里,再也看不到原先那位言必称仲父、彬彬有礼一派谦恭的大王了。经过这次平叛的洗礼,如今的嬴政已经褪去了青涩和那一点点稚气,变的锐利而果决。虽然当朝臣有所争执的时候,嬴政往往极有主见的一言而决,毫不拖泥带水。就连很多原本是相国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嬴政都驳回了吕不韦的意见,一点也没有顾忌他作为一个相国的权威和情面。
这让吕不韦很受伤!
吕不韦执政这么多年,在朝廷列卿中,真正他自己安插的私人并没有几个,选用的大部分是功勋老臣,以前的时候,这些人是唯相国马首是瞻。现在大王对吕不韦不再是那么言听计从,这些人对吕不韦的态度也变的微妙起来。再加上昌平君的有意无意的作对,很多时候,吕不韦对朝局、人事的把握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对于这个事情,舍人李斯看得比吕不韦要明白的多,李斯对吕不韦道:“君侯执掌大政十几年,爵封文信侯,享封洛阳十万户,身居相国高位,大王尊为仲父。权势富贵一时无二。有道是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君侯智谋深沉,岂不知急流勇退之道乎?”
吕不韦听了李斯的话,沉思半晌,叹了口气,道:“我非不知急流勇退之道,只是当初受和先王恩义深重,托以孤幼。而今大乱刚平,不忍心猝然弃之不顾罢了!”
李斯大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大王嬴政和庄襄王大不相同。庄襄王身为安国君中子,秉性平和仁厚,以吕不韦有谋国之功,托以国政,吕不韦当仁不让,大权独揽并没有错,但现在的大王一直可就不一样了。嬴政幼年在邯郸多经苦难,养就隐忍果决的秉性,如今亲政,又经了一番刀兵。只怕更加的孤犟刚严,势必要亲力亲为,乾纲独断,很难再让吕不韦像以前一样大权独揽。
况且这次事变,吕不韦的选择和做法,得罪了华阳太后和昌平君等人,虽然这次昌文君身死,一批楚系宗亲在事变中被杀,楚系宗亲力量被砍掉了不少,但华阳太后还在,昌平君还在。楚系实力仍然不可小觑。这两位要是和吕不韦作对,吕不韦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应付。
对于吕不韦来说,与其在朝中硬撑,还不如早作安排,功成身退,退出朝局。这样一来,给昌平君让开了向上的道路,遂了楚系掌握朝政的心愿,吕不韦既然不在朝中碍事,那以华阳和昌平君的政治眼光手腕,也绝不会再去翻什么旧账,对吕不韦死缠烂打。
而吕不韦主动让贤,则又是为大王自己革新朝政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吕不韦如此识大体,知进退,又有以前的功德在,大王嬴政自然要尊宠更甚才能不让别人说他刻薄寡恩。如此一来,吕不韦退可悠然林下,富贵终老,进可伺机而动,一旦朝局有变,依然可卷土重来。
如果吕不韦恋栈不去,昌平君等人定不会善罢甘休,如真的翻起嫪毐进宫之事,翻起当初吕不韦和太后之事,到时候大王再要有什么想法,只怕吕不韦想全身而退都很难。
李斯说的这些,吕不韦也不是没想过。只是这权力对于人来讲,如同毒品一样,上瘾呀。一直没有也就算了,一旦有了,再想让他主动放弃,万中无一。况且在吕不韦心里,他一直认为大王还是为政的新手,目前大王离不开他的辅佐,大秦国目前还是很需要他来掌舵和稳定的。
所以这后面的几个月,相国和御史大夫两位最重要的大臣,依然是争吵不断,秦国的政局就在不断的争吵中逐步的进行着调整和变化。
姬丹这几个月,过的很是悠闲和自在。
府邸被烧,宾客僮仆死伤数十人,在大王和昌平君他们眼里,觉得也是赵太后和嫪毐之乱的受害者。
姬丹作为一个质子,居然愿意在自己明显劣势的情况下,甘冒生命危险,陪着自己杀回咸阳,这让大王嬴政对姬丹大有好感。得知姬丹有些损失,嬴政二话没说,就拨出钱物为姬丹维修府邸,又赏了不少的仆隶给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姬丹的太子椅和燕玉羹依然生意很是不错,可是为姬丹和赢玉赚了不少的零花钱。不过姬丹花起来更大方,这朝中上下的官员,没一个说姬丹不好的。很多人和姬丹都结下了不错的交情。
姬丹手下的宾客文人,也是整天和相国府宾客和一些小吏混在一起,这些宾客将日常了解的秦国行政、财赋、刑罚、军事等等一切都一一整理的清晰晚善,然后没事的时候就研究里面的利弊长短和目的效果,就连御史大夫昌平君巡行各郡县,姬丹都寻了个名头,跟着四处去考察参观。七八个月下来,对秦国的上下人情政务,还真是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一年,彗星大现,从北斗而西,数十日不绝。
因了这天像,秦国刚刚平静了下来的政局,又起了轩然大波。
秦国百余年来,来秦的策士中,以法家和纵横家最为得意,先有商鞅,后有张仪、范雎、蔡泽等等。唯有吕不韦乃是一个例外,在他实际治国和吕氏春秋的著述当中,吕不韦揉合了各家思想,是兼而取之的杂家。他的宾客当中,信奉儒术的还真是不少。
儒家人物,最重孝道,大王嬴政将赵太后迁居雍城,这些人都认为嬴政有违孝道,私德有亏。不过当时嫪毐之乱刚刚平定,谁也不敢在这风浪尖上对这事饶舌。
如今天有异象,吕不韦门下就有几个儒生不知是受了人鼓惑还是读书读死了脑筋,冒出来上书劝谏,道是大王迁居太后,有违孝道,如今上天示警,大王该当幡然悔悟,接回太后荣养!
此书一出,嬴政见不过是几个游士宾客奏章,也就放在了一边,未置可否。可都没想到,几天之后,吕不韦门下官吏,都觉得自赵太后去后,华阳太后支持的昌平君风头太劲,相国应付的有些吃力,如能接回赵太后,以赵太后对楚系的态度,自然会支持相国,免得相国如今独木难支。
况且大王乃是赵太后亲子,料想内心并不愿意将母后远迁雍城,如今大王这态度,显然是对这上书是默许的。所以这些官吏纷纷上奏,附和这几个宾客,连章启奏,要大王迎回赵太后。
这一下,吕不韦才觉得形势不妙:华阳太后因差点丧命,对赵太后恨之入骨,把赵太后迁居雍城,已是华阳太后对大王的最大让步,这才刚过去几天,居然就要接回来,华阳太后岂能答应!
况且这些人都是自己的门客出身,原本自己和华阳太后之间已经有了隔阂,再有这么一出,只怕华阳太后再也容不小自己在朝了。
果然,华阳太后得知这些消息,顿时勃然大怒,当即和昌平君联手反击,指斥这些人心怀叵测,妄论天象,离间两宫。意图为嫪毐翻案。
扣上了翻案的帽子,这些人百口莫辩,虽然吕不韦力争,仍然有十几人被处以斩刑。华阳太后对吕不韦也是失望到了极点。
当月,吕不韦罢相。
姬丹此时冷眼旁观,吕不韦已去,如今朝中除了大王的人,剩下的也就是楚系一脉,咸阳这里,也已经没了啥搞头,来了一年,对秦国也摸了一个透彻,该是自己回国的时候了!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7_17108/c494274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