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 > 第57章 苏州新篇

夏日的苏州,处处弥漫着水乡特有的温润气息。小船缓缓靠岸,沈若兰抱着熟睡的沈清韵,小心翼翼地踏上岸边的石阶。晨光微曦,河畔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处传来早起渔民的号子声,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与祥和,仿佛刚刚经历的那场惊险逃亡只是一场噩梦。

"沈夫人,到了。"船夫低声提醒,指向不远处的一座小院,"按照约定,那里会有人接应你们。"

沈若兰向船夫道谢,然后抱着女儿,迈步向那座小院走去。一路上,她不由得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相比上海滩的繁华喧嚣,苏州显得古朴而内敛,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临水而建的白墙黛瓦,无不透露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

来到小院门前,沈若兰轻轻推开半掩的院门,一个身着淡青色旗袍的中年妇人正在院中的石桌旁品茶。看到沈若兰,那妇人立刻起身迎上前来。

"可是沈夫人?"妇人低声询问,眼中带着几分警惕与关切。

沈若兰点点头,"我是沈若兰,这是我女儿沈清韵。请问您是......"

"我姓周,是宋小姐的朋友。"妇人微微一笑,脸上的警惕消散了些,"宋小姐已经来信告知,说您和令爱会来投靠。快请进吧,一路上想必辛苦了。"

沈若兰松了口气,跟着周夫人走进院内。这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园林式住宅,虽然不大,但布置得极为雅致。穿过影壁和小径,来到内院,周夫人引导她们进入一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厢房。

"这里已经为您和令爱准备好了。"周夫人指着屋内的陈设,"床铺、衣物都是新置办的。浴室在隔壁,热水已经准备好了。您先安顿下来,休息一下,午后我们再详谈。"

沈若兰感激地点点头,"多谢周夫人。只是不知道程远山......"

周夫人的表情略微严肃,"暂时还没有他的消息。但林将军已经派人去查探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您先别担心,好好休息。"

待周夫人离开后,沈若兰轻轻将沈清韵放在床上,为她盖好被子。女儿在睡梦中微微皱眉,似乎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但很快又舒展开来,继续安睡。

看着女儿安静的睡颜,沈若兰的心中五味杂陈。短短几天,她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上海滩的程家大宅,到如今的苏州陌生小院;从有丈夫陪伴的生活,到如今孤儿寡母的处境。

但沈若兰并不后悔。这一路的艰辛历程,让她更加坚定了要为女儿创造一个安全、幸福未来的决心。无论前路如何艰难,她都会坚强面对。

轻轻抚摸着怀中的小盒子,沈若兰思绪万千。这个看似普通的盒子,里面装着关乎杨军长命运的重要文件,也许也关乎着整个上海滩的政治格局。她不禁思考,自己该如何处理这些文件?按照程远山的嘱咐,交给林将军安排的人?还是先自行保管,等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

思索间,疲惫渐渐袭来。沈若兰脱下外衣,躺在女儿身边,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午后,沈若兰被轻轻的敲门声惊醒。她迅速坐起身,警觉地看向门口。

"沈夫人,是我。"周夫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午饭已经准备好了,您和令爱要不要来用餐?"

沈若兰这才松了口气,整理了一下仪容,轻声道:"好的,我们马上就来。"

她轻轻唤醒沈清韵,给女儿洗漱更衣,然后一起前往餐厅。餐厅布置得简单而温馨,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精致的江南小菜,香气四溢,让饥肠辘辘的母女俩顿时食欲大增。

"来,尝尝这道松鼠桂鱼,是苏州的名菜。"周夫人热情地为她们布菜,"还有这个蟹粉小笼,可是我们这儿的特色。"

沈清韵好奇地看着这些陌生的食物,在母亲的鼓励下,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立刻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好吃!比上海的还好吃!"沈清韵天真地说道,引得两位大人笑了起来。

用餐间,周夫人向沈若兰介绍了苏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周围的环境。"这座小院位于苏州城西的一个僻静小巷,周围多是普通居民,很少有官员或商贾往来,相对安全。院子的后门通向一条小河,紧急情况下可以坐船离开。"

沈若兰认真记下这些信息,心中稍安。周夫人考虑得如此周全,显然对她们的处境非常了解,也足见宋玉芙对这位朋友的信任。

"对了,"周夫人突然想起什么,"宋小姐提到您有绣艺在身?"

沈若兰点点头,"略懂一二。"

周夫人眼前一亮,"那太好了。我在苏州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绸缎庄,专门收集各地的丝绸和绣品。如果您不嫌弃,可以来我那里帮忙,也好打发时间。"

沈若兰心中一动,想起了与宋玉芙的约定:在苏州继续她们的商业计划。"周夫人的绸缎庄,可是'周家绸缎行'?"

周夫人惊讶地看着她,"您知道?"

沈若兰微微一笑,"宋小姐提起过,说周夫人的绸缎行在苏州颇有名气,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绣品,远销东南亚。"

周夫人谦虚地摆摆手,"哪里哪里,不过是小本经营罢了。"但眼中的自豪之色却是掩饰不住的。

沈若兰知道,这正是宋玉芙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周家的绸缎行,将她的绣品推向国际市场。如今看来,宋玉芙的安排确实周到,已经为她铺好了路。

"如果周夫人不嫌弃,我很乐意到绸缎行帮忙。"沈若兰真诚地说道,"只是,清韵还小,需要人照顾......"

周夫人慈爱地看了一眼沈清韵,"这个不用担心。我有一个女儿,比令爱大几岁,正好可以一起玩耍。而且院子里有老妈子可以照顾孩子。"

沈若兰心中的最后一丝顾虑也消除了,"那就多谢周夫人了。"

用完午餐,周夫人带着她们参观了小院的各个角落,让她们熟悉环境。小院虽然不大,但布置得精巧雅致,处处透着主人的品味和用心。尤其是后院的一个小小的园林,假山、池塘、亭子一应俱全,虽然面积有限,但景致却不输那些名园。

"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周夫人指着园中的一座小亭子,"闲暇时坐在这里读读书,喝喝茶,看看池中的鱼儿游来游去,最是惬意不过。"

沈若兰赞同地点点头,这样的生活,确实让人向往。相比上海滩的纸醉金迷和勾心斗角,苏州的宁静与安详更能抚慰人心。

沈清韵已经被后院的景致迷住了,在假山和池塘边跑来跑去,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看到女儿如此开心,沈若兰心中的担忧减轻了不少。也许,这次的变故反而是一个转机,让她们能够开始一种更加简单、平静的生活。

黄昏时分,周夫人接到一封信,看过之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有程先生的消息了。"周夫人将信递给沈若兰,"是林将军派人送来的。"

沈若兰迅速浏览信件内容,心中一紧。信上说,程远山确实成功引开了杨军长的追兵,但在途中与追兵交火,受了轻伤,目前暂时躲在上海郊外的一个安全之处,暂时无法来苏州与她们汇合。

"至少他安全。"沈若兰松了口气,尽管与程远山的感情已经不如当初,但他毕竟是清韵的父亲,她不希望他出什么意外。

周夫人点点头,"林将军说,杨军长已经在上海滩各处设卡盘查,尤其是通往南方的道路。程先生暂时无法脱身,只能等局势稍缓再做打算。"

沈若兰沉思片刻,决定暂时不告诉清韵这个消息,免得孩子担心。"那我们在苏州的安全......"

"不用担心。"周夫人reassuring地说道,"苏州距离上海虽然不远,但杨军长的势力主要集中在上海滩。而且,这座小院是以我娘家的名义购置的,外人很难查到与周家或宋家的关系。"

沈若兰点点头,心中稍安。但她知道,这种平静很可能只是暂时的。杨军长既然已经知道程远山与南方有联系,就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而那个装着重要文件的盒子,更是随时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周夫人,有件事情我必须告诉您。"沈若兰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坦白,"我带着一些...特殊的东西。如果被发现,可能会给您带来麻烦。"

周夫人严肃地看着她,"是关于杨军长的那些文件?"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周夫人,没想到她竟然知道这事。

周夫人微微一笑,"宋小姐已经告诉我了。放心,那些文件在这里很安全。我丈夫虽然只是个商人,但在苏州也有些人脉。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会提前得到消息。"

沈若兰感激地看着周夫人,"多谢周夫人。只是,这件事毕竟有风险,我不想连累您。"

周夫人摆摆手,"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上海滩的局势越来越复杂,杨军长与南方政府的暗中角力已经不是秘密。那些文件,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公开,或许能改变整个局势。"她看了看沈若兰,"当然,前提是我们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沈若兰点点头,对周夫人的见识和胆识更加敬佩。看来,这位表面上只是个绸缎商人妻子的女性,背后也有着不简单的背景和阅历。

"好了,天色已晚,您和令爱先休息吧。明天我带您去绸缎行看看。"周夫人结束了谈话,引导沈若兰回到她们的房间。

夜深人静,沈若兰躺在床上,听着女儿均匀的呼吸声,思绪万千。来到苏州的第一天,虽然一切都很陌生,但周夫人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让她感到了久违的安全感。

但沈若兰也明白,这种安全感很可能只是暂时的。杨军长不会就此罢休,程远山的处境依然危险,而她和清韵,也随时可能被卷入更大的风暴中。

盒子里的文件,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是他们的保护伞,也可能是引火上身的导火索。如何处理这些文件,何时公开,交给谁,这些都是沈若兰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安顿下来,开始新的生活。为了清韵的未来,她必须坚强,必须独立,必须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窗外,月光皎洁,洒在苏州古城的屋檐上,形成一幅宁静的画卷。沈若兰渐渐入睡,梦中,她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通向未知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次日清晨,沈若兰早早起床,帮女儿梳洗更衣,然后一起去用早餐。餐桌上,除了周夫人,还有一个约莫十岁的女孩,正好奇地看着她们。

"这是我女儿周玉凤。"周夫人介绍道,"玉凤,这是沈阿姨和清韵妹妹,以后你们就是好朋友了。"

周玉凤乖巧地向沈若兰和沈清韵问好。沈清韵有些怯生生地躲在母亲身后,但在周玉凤的热情邀请下,很快就放下了戒备,两个小女孩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看来孩子们已经成了朋友。"周夫人笑着说道,"这样就不用担心清韵会孤单了。"

沈若兰感激地点点头,"多谢周夫人安排。"

用完早餐,周夫人便带着沈若兰前往绸缎行,留下两个小女孩在院中玩耍,有老妈子照看。

周家绸缎行位于苏州城中心的一条商业街上,店面不大,但装潢精致,门口挂着"周家绸缎行"的牌匾,字迹苍劲有力,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这牌匾是我丈夫托人请苏州名家写的。"周夫人解释道,似乎看出了沈若兰的好奇,"虽然只是个小店,但我们一向注重细节。"

走进店内,沈若兰立刻被琳琅满目的丝绸和绣品所吸引。店内陈设简洁大方,各类丝绸和绣品按照颜色和种类整齐地陈列着,每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都是苏州本地的绣娘制作的。"周夫人指着一排精美的绣品说道,"苏绣以其精细著称,尤其擅长人物、花鸟题材。"

沈若兰点点头,仔细欣赏着这些作品。确实精美,针法细腻,构图巧妙,颜色搭配和谐,无愧于"苏绣"的美名。

"不过,"周夫人突然话锋一转,"这些传统的苏绣,虽然在国内市场很受欢迎,但在国外,尤其是东南亚和欧洲,反而不如那些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新式绣品受欢迎。"

沈若兰眼前一亮,这正是她在上海的绣坊所推崇的风格:传统中国绣技与西方审美的融合。"宋小姐提到过,您有意开拓国际市场?"

周夫人点点头,"是的。苏州虽然是丝绸之府,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国外,尤其是那些殖民地和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丝绸和绣品有着源源不断的需求。只是,他们的审美与我们不同,更喜欢那些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西方风格的作品。"

沈若兰完全理解周夫人的意思。在上海的绣坊,她就注意到那些洋人太太对传统中国绣品兴趣有限,但对那些融合了西方元素的新式绣品却非常热衷。

"如果周夫人不嫌弃,我倒是有一些新式绣品的设计理念,或许可以一试。"沈若兰谦虚地说道。

周夫人欣喜地看着她,"那太好了!宋小姐提到您在上海的绣坊很受欢迎,尤其是那些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作品。如果您能在这方面指导我们,那再好不过了。"

沈若兰微微一笑,"这是我的荣幸。"

接下来,周夫人带着沈若兰参观了绸缎行的后院,那里设有一个小型的工作室,几个绣娘正在专心致志地工作。看到周夫人,她们连忙起身行礼。

"这是沈夫人,以后她会指导我们开发新的绣品款式。"周夫人向绣娘们介绍道,然后又向沈若兰介绍了这些绣娘的名字和特长。

绣娘们好奇地打量着沈若兰,眼中带着几分审视。沈若兰理解她们的心情,毕竟自己是个外来者,而且,苏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些绣娘很可能对新式绣品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

为了打破这种略显尴尬的气氛,沈若兰从随身携带的包中取出一幅小巧的绣品,递给周夫人,"这是我在上海绣坊时的一个小作品,不成熟之处,请周夫人和各位师傅指正。"

周夫人接过绣品,细细欣赏,眼中的惊讶和赞叹越来越明显。绣娘们也围了上来,一个个惊叹不已。

这幅绣品是一幅《西湖春色》,采用了传统的苏绣针法,但在构图和色彩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明暗处理技法,使得整幅作品既保留了东方的细腻婉约,又有西方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沈夫人的绣技实在高超!"一位年长的绣娘由衷地赞叹道,"这种融合东西方的手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却又如此自然和谐。"

其他绣娘也纷纷点头称是,眼中的审视已经变成了敬佩。沈若兰谦虚地回应着,心中却是一阵欣慰。看来,自己在苏州的新生活正在顺利开启。

接下来的几天,沈若兰每天都会去绸缎行,与绣娘们一起工作,指导她们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法。最初的陌生和隔阂很快消失,绣娘们对这位来自上海的"沈夫人"越发敬重,不仅因为她精湛的绣技,更因为她谦逊的态度和耐心的指导。

一周后,在沈若兰的指导下,绣娘们完成了几幅融合东西方元素的新式绣品。周夫人将这些作品陈列在店铺的显眼位置,立刻引起了顾客的关注,尤其是那些来自外地的商人和洋人,对这些新式绣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沈夫人,多亏了您的指导,这几天的生意好了很多。"周夫人欣喜地说道,"尤其是那些洋人顾客,他们对您设计的那幅《西湖春色》赞不绝口,甚至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原作。"

沈若兰微微一笑,"周夫人过奖了。这都是绣娘们的功劳,她们学得很快,而且有很多创新的想法。"

周夫人摇摇头,"不,沈夫人太谦虚了。没有您的指导,我们可能还沉浸在传统的苏绣中,无法开拓这个新的市场。"

沈若兰为周夫人的坦诚感到欣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能够遇到这样一位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朋友,实在是一种幸运。"周夫人,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周夫人好奇地看着她,"沈夫人请讲。"

沈若兰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我们的新式绣品虽然在本地受到了一些关注,但毕竟苏州的市场有限。如果能将这些作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比如上海、广州,甚至是海外,或许会有更好的前景。"

周夫人眼前一亮,"沈夫人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事实上,我已经在考虑如何将我们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她压低声音,"我丈夫在东南亚有些生意往来,可以作为我们的销售渠道。只是,现在的局势有些复杂,需要谨慎行事。"

沈若兰点点头,明白周夫人的顾虑。杨军长的势力虽然主要集中在上海滩,但对外贸易的监控也很严格。如果被发现她们与南方政府有联系,可能会带来麻烦。

"不必着急,我们可以先在苏州站稳脚跟,积累一些作品和客户资源,等局势稳定后再考虑扩展。"沈若兰建议道。

周夫人赞同地点点头,"沈夫人考虑得很周全。眼下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然后慢慢发展我们的事业。"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达成了共识。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或许是最稳妥的选择。

就这样,沈若兰在苏州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白天,她在绸缎行与绣娘们一起工作,设计新的绣品款式,指导技法;晚上,她回到小院,陪伴女儿,与周夫人品茶聊天。这种平静而充实的生活,让她感到了久违的安宁和满足。

清韵也适应了新的环境,与周玉凤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整天在院子里追逐嬉戏,笑声不断。看到女儿如此开心,沈若兰心中的担忧也减轻了不少。

然而,这种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周夫人急匆匆地来到沈若兰的房间,神色凝重。

"沈夫人,刚收到一个重要消息。"周夫人低声道,"杨军长已经知道您和令爱在苏州了,他派了人来追查。"

沈若兰心中一紧,"怎么会?我们一路上很小心,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周夫人摇摇头,"具体细节不清楚,但消息来源可靠。我们得尽快安排您和令爱离开苏州,前往更安全的地方。"

沈若兰的心沉了下去。好不容易在苏州安顿下来,刚刚开始新的生活,如今又要再次踏上逃亡之路。但为了女儿的安全,她别无选择。

"程远山有消息吗?"沈若兰问道,心中涌起一丝希望,也许程远山已经脱险,可以来接她们。

周夫人的表情更加严肃,"有消息,但不太好。程先生已经秘密离开上海,前往南京与南方政府的代表会面。但在途中,他被杨军长的人发现,发生了激烈交火......"

沈若兰的心猛地一紧,"他......他没事吧?"

周夫人迟疑了一下,"暂时不确定。最后的消息说,程先生受了伤,但成功脱身,目前下落不明。"

沈若兰沉默了。程远山的处境比她想象的还要危险。而没有程远山的帮助,她和清韵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那我们该怎么办?"沈若兰平静地问道,尽管心中波涛汹涌。

周夫人沉思片刻,"我已经安排好周夫人沉思片刻,"我已经安排好了一条退路。我丈夫在杭州有生意往来,那里有一座安全的宅院。明天一早,会有一艘商船秘密前往杭州,你们可以随船离开。"

沈若兰点点头,心中虽然不舍,但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多谢周夫人。只是,绸缎行的工作......"

周夫人摆摆手,"不必担心。我会安排绣娘们继续按照您的设计理念工作,等局势稳定后,我们再联系。"她顿了顿,压低声音,"对了,那个盒子......"

沈若兰明白周夫人的意思,"盒子一直随身携带,从不离身。"

周夫人点点头,"那就好。那些文件非常重要,如果落入杨军长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两人商定了离开的细节,决定天亮前出发,以避开可能的追查。周夫人表示会亲自送她们到船上,确保安全。

沈若兰回到房间,轻手轻脚地收拾行装,尽量不惊动熟睡的女儿。望着清韵安静的睡颜,沈若兰心中不免感到一丝愧疚。短短几个月,女儿已经经历了太多变故:从上海的程府到苏州的周家,好不容易适应了新环境,如今又要再次离开。

但为了女儿的安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沈若兰坚定了决心,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保护好女儿,给她一个安全、幸福的未来。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66_166603/c1797567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