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 > 第58章 杭州重生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房间,斑驳的光影落在沈若兰的脸上,将她从沉睡中唤醒。一时间,她竟有些恍惚,不知身在何处。

"娘亲,醒醒,太阳公公已经出来啦!"沈清韵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手轻拍着沈若兰的脸颊。

沈若兰这才完全清醒过来,想起昨夜他们已经抵达杭州,住进了周家安排的宅院。她微微一笑,抚摸着女儿的小脸,"宝贝起得真早,睡得好吗?"

沈清韵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做了个好梦,梦见我和玉凤姐姐在花园里玩捉迷藏,还有好多蝴蝶!"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怀念,"我好想玉凤姐姐啊。"

沈若兰心中一酸,轻抚女儿的发丝,"等我们安顿下来,就给玉凤写信,好吗?"

沈清韵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随即又扯着母亲的衣袖,"娘亲,我肚子饿了,我们去吃饭吧!"

沈若兰微笑着起身,帮女儿梳洗更衣,然后一起走出房间。宅院比她想象的要大得多,亭台楼阁、假山水池,颇具苏杭园林的风韵。沿着曲径前行,他们很快来到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厅堂,一位面容和蔼的老妇人正坐在厅中品茶,看到他们,立刻起身相迎。

"沈夫人,小姐,早上好。"老妇人温和地说道,"我是这府上的管家婆李妈,周老爷吩咐了,您和小姐在这里的一切起居,都由我来安排。"

沈若兰点头致谢,随李妈入座。不一会儿,仆人们便端上了丰盛的早餐:清粥小菜、糕点点心,应有尽有。沈清韵看得眼睛发亮,迫不及待地尝起来,很快就吃得两颊鼓鼓,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小姐胃口真好。"李妈慈爱地看着沈清韵,然后转向沈若兰,"沈夫人,周老爷已经派人来信,说您们暂时在此安顿下来,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沈若兰感激地点头,"多谢李妈。只是,我们这样贸然前来,会不会给您添麻烦?"

李妈摆摆手,"不会的。这宅子平时就是周老爷做生意时偶尔过来住的,大部分时间都空着,您们住在这里正好。"她顿了顿,神秘地压低声音,"而且,周老爷特意嘱咐,您的身份和来历不要外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沈若兰心中了然,周家显然知道她们的处境,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保护她们的安全。"多谢李妈,我们会小心的。"

李妈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昨晚您们到得晚,我忘了告诉您,周老爷的侄女周玲珑也住在这府上。她是个很有才学的姑娘,精通刺绣,相信您会喜欢她的。"

沈若兰心中微动,没想到这府上还有这样一个人物。在苏州时,周夫人曾提到她有个侄女在杭州读书,想必就是这位周玲珑了。

"娘亲,我吃饱了,可以去花园玩吗?"沈清韵咽下最后一口点心,满怀期待地问道。

沈若兰看向李妈,后者笑着点头,"可以的,小姐。花园很安全,而且有丫鬟看着,不会有事的。"

沈清韵欢呼一声,蹦蹦跳跳地跟着丫鬟去了花园。李妈看着她远去的背影,脸上满是慈爱,"小姐真是可爱。"她转向沈若兰,"沈夫人,您要不要也参观一下宅院?或者先休息一下?"

沈若兰想了想,"想请李妈带我参观一下宅院,也好熟悉环境。"

李妈欣然应允,带着沈若兰开始了参观。宅院确实宽敞,除了主宅外,还有好几处厢房和小院,布置得错落有致,处处显露着主人的品味和财力。

"这边是书房。"李妈指着一幢独立的小楼说道,"周老爷平时处理生意上的事情,都在这里。楼上有不少书籍,沈夫人若是喜欢读书,可以随时过来看。"

沈若兰点点头,对这座宅院的规模和布置越发惊讶。看来,周家在杭州的根基比她想象的要深厚得多。

参观完毕,李妈带她回到了主厅,恰巧一个年轻女子从外面走了进来。那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着一身素雅的湖蓝色旗袍,气质清冷但不失温婉,眉眼间透着一股聪慧与机敏。

"这位就是周小姐。"李妈介绍道,"周小姐,这位是沈夫人,昨晚刚到。"

周玲珑向沈若兰微微福身,"见过沈夫人。舅舅已经来信,说您是贵客,要我多加照顾。"

沈若兰连忙回礼,"周小姐客气了。是我们贸然打扰,还请多多包涵。"

周玲珑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沈夫人气度不凡,想必也是见多识广之人。听舅母说,您的绣艺极佳,尤其擅长融合东西方风格的作品?"

沈若兰恰好点头,"略懂一二。不知周小姐是否也对刺绣有兴趣?"

周玲珑眼前一亮,"正是!我自幼学习刺绣,虽不精通,但也痴迷其中。若是沈夫人不嫌弃,可否指点一二?"

沈若兰欣然应允,"这是我的荣幸。"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一见如故。李妈见状,tactfully地告退,留下两人畅谈。

"听舅母说,沈夫人在苏州的绸缎行大展身手,设计的新式绣品很受欢迎?"周玲珑好奇地问道。

沈若兰谦虚地点头,"都是周夫人抬爱。我只是尝试将西洋的一些技法融入传统苏绣,恰好得到了一些顾客的喜爱。"

周玲珑眼中闪过一丝钦佩,"沈夫人过谦了。能将东西方风格融合得自然和谐,这份眼光和技艺,实在难得。"她顿了顿,"其实,我在杭州也有一个小小的绣坊,专门收集各地的绣品,研究不同的技法。不知沈夫人可有兴趣一观?"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她,没想到这位看似书生气十足的年轻女子,竟有如此的见识和事业心。"当然有兴趣。只是,我和女儿刚到杭州,还不太熟悉环境......"

周玲珑理解地点点头,"沈夫人不必担心。我的绣坊就在西湖边上,环境清幽,来往的多是些文人雅士和对绣艺有兴趣的贵妇人,很是安全。"她微微一笑,"若是沈夫人不放心,可以先在府中休息几日,等熟悉了环境再说。"

沈若兰感激地点头,"多谢周小姐体谅。确实,我需要先安顿好清韵,再考虑其他事情。"

周玲珑温和地说道,"沈夫人是个好母亲。令爱那么可爱,想必在您的教导下,将来必定出色。"

沈若兰心中一暖,对这位周小姐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能遇到这样一位懂得体谅且志趣相投的朋友,实在是一种幸运。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周玲珑便告辞离去,说是要去绣坊处理一些事务。沈若兰送她到门口,目送她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心中不禁期待起未来与她的合作。

回到厅中,李妈已经准备好了茶点,沈若兰正想坐下品茗休息,一个小厮匆匆跑来,手中拿着一封信。

"沈夫人,有您的信,说是从苏州来的。"小厮恭敬地将信递上。

沈若兰心中一紧,连忙接过信,迅速拆开。信是周夫人写的,大意是说杨军长的人确实已经追查到苏州,但因为她们离开得及时,没有暴露行踪。周夫人还提到,她已经通过可靠渠道得知,程远山虽然受伤,但已经安全到达南京,正在与南方政府的人接触,商议对策。

读完信,沈若兰长舒一口气,至少程远山暂时是安全的。虽然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如从前,但他毕竟是清韵的父亲,她不希望他出什么意外。

信的最后,周夫人还特意提到,宋玉芙也已经秘密离开了上海,前往南京,可能会与程远山会合。看到这个消息,沈若兰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就平静下来。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未来而奋斗,没有谁是谁的附庸,也没有谁对谁有所亏欠。

将信仔细收好,沈若兰走到窗前,望着院中嬉戏的沈清韵,心中渐渐坚定。无论未来如何,她都会为女儿创造一个安全、幸福的环境,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接下来的几天,沈若兰和沈清韵渐渐适应了杭州的生活。宅院宽敞舒适,李妈和下人们热情周到,周玲珑时常来访,与沈若兰畅谈绣艺和生活,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沈清韵也很快乐,宅院的花园成了她的游乐场,李妈还特意安排了一个年轻的丫鬟专门陪她玩耍和学习。沈若兰看到女儿如此开心,心中的忧虑也减轻了不少。

一周后的一个晴朗上午,周玲珑来到宅院,邀请沈若兰去她的绣坊看看。

"绣坊离这里不远,只要沿着西湖边走一段路就到了。"周玲珑解释道,"今天天气这么好,正是欣赏西湖美景的好时机。"

沈若兰思索片刻,决定接受邀请。被困在宅院里一周,她也想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至于安全问题,杭州距离上海有一定距离,杨军长的势力应该还没有延伸到这里,而且周玲珑说的没错,西湖边往来的多是游人和文人墨客,并不显眼。

交代好李妈照顾沈清韵,沈若兰换上一身素淡的旗袍,跟随周玲珑出了门。

杭州的春天比上海来得早一些,西湖边的柳树已经泛出嫩绿,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如黛,近处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湖中,形成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

"西湖果然名不虚传。"沈若兰感叹道,眼中满是赞叹。

周玲珑微笑着点头,"杭州虽不如上海繁华,但这山水之美,却是上海所不能及的。"

沿着湖边小路漫步,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了一座临水而建的小楼前。楼前有一块精致的匾额,上书"秀艺坊"三个字,字迹遒劲有力,显然出自名家之手。

"到了,这就是我的绣坊。"周玲珑引导沈若兰走进小楼。

踏入绣坊,沈若兰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整个空间布置得既雅致又实用,一楼是展示区,各种风格的绣品按类别陈列,有传统的苏绣、杭绣,也有一些明显融合了西方元素的创新作品。二楼则是工作区和会客区,几位绣娘正在窗边专心致志地工作,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的绣品上,熠熠生辉。

"周小姐的绣坊真是别具一格。"沈若兰由衷地赞叹道,"不仅作品精美,布置也很有心思。"

周玲珑谦虚地笑了笑,"都是些粗浅的尝试。比起沈夫人在上海的绣坊,恐怕还差得远。"

沈若兰摇摇头,"周小姐过谦了。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独具匠心,尤其是那些融合了东西方元素的新式绣品,构思巧妙,技艺精湛,完全可以与上海的作品媲美。"

周玲珑的眼中闪过一丝喜悦,"沈夫人能这么说,我真是受宠若惊。"她顿了顿,"其实,我一直很想学习沈夫人的技艺,尤其是如何将西方的技法自然地融入传统绣品中。"

沈若兰微微一笑,"这不难,关键是要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差异,找到平衡点。"她指着一幅融合了西方光影技法的山水绣品,"就像这幅作品,结构上保留了传统山水的意境,但在光影处理上借鉴了西方的写实技法,两者融合得很自然。"

周玲珑虚心请教,沈若兰则耐心解答,两人就绣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不觉间,已是午后。

"时间过得真快。"周玲珑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沈夫人,留下来用午餐吧?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

沈若兰本想推辞,但想到难得出来,也就欣然接受了邀请。周玲珑引她去了二楼的一个小隔间,那里已经摆好了简单但精致的午餐:几样小菜,一壶清酒,还有一些点心。

"这些都是杭州的特色,希望沈夫人喜欢。"周玲珑给沈若兰倒了一杯茶,然后自己也坐下。

沈若兰品尝了几口,确实美味,不由得赞叹道:"杭州的饮食果然名不虚传,清淡却不失风味。"

周玲珑微微一笑,"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不仅风景如画,饮食也是一绝。"她顿了顿,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沈夫人,其实今天邀请您来,除了绣艺交流,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与您商议。"

沈若兰察觉到气氛的变化,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周玲珑,"周小姐请讲。"

周玲珑深吸一口气,"实不相瞒,我知道您的处境。舅舅已经告诉我了,您和令爱因为特殊原因离开上海,暂避杭州。"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想邀请您加入我的绣坊,一起合作开发新的绣品系列,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沈若兰惊讶地看着她,没想到周玲珑不仅知道她的处境,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合作提议。

周玲珑继续解释道:"我知道这个提议可能有些唐突,但我确实欣赏您的才华和眼光。我们的绣坊虽然在杭州小有名气,但在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如果能得到您的指导和合作,相信一定能走得更远。"

沈若兰思索片刻,心中既感动又犹豫。周玲珑的提议确实诱人,它给了她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同时,她也担心自己的处境会给周玲珑带来麻烦。

"周小姐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沈若兰犹豫着说道,"我的处境有些复杂,不想连累您。"

周玲珑坚定地看着她,"沈夫人,您不必担心。杭州距离上海有一段距离,杨军长的势力暂时还无法延伸到这里。而且,我们的绣坊位置偏僻,来往的多是些文人雅士和对绣艺有兴趣的贵妇人,很是隐蔽。"她顿了顿,"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您的才华不应该被埋没。"

沈若兰被周玲珑的诚意所打动,但仍有一个重要的顾虑,"我还有清韵需要照顾......"

周玲珑立刻表示理解,"这个您不必担心。绣坊就在西湖边上,距离宅院不远,您可以每天来回,不影响照顾令爱。而且,如果您愿意,也可以带令爱一起来,二楼有个小房间,可以作为她的休息和学习的地方。"

沈若兰心中的顾虑渐渐消除,周玲珑的安排如此周全,她实在找不到理由拒绝。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不仅能让她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还能为她和清韵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不必完全依赖周家的接济。

"好,我答应了。"沈若兰终于下定决心,"只是,我希望能以普通绣娘的身份加入,不要特殊对待,这样更不引人注目。"

周玲珑欣喜地点头,"就这么定了!从明天开始,您就是秀艺坊的一员了。"她兴奋地说道,"我相信,有了您的加入,我们的绣坊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了彼此的知己。

午餐后,周玲珑带沈若兰参观了绣坊的其他部分,包括材料室、设计室和成品库,让她对绣坊的运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沈若兰惊讶于周玲珑的经营头脑和组织能力,这位看似文静的小姐,竟有如此非凡的商业才能。

"周小姐年纪轻轻,就能将绣坊经营得如此井井有条,实在令人佩服。"沈若兰由衷地赞叹道。

周玲珑谦虚地摇摇头,"都是家族的支持和指导。舅舅在商业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否则,我一个女子,哪有能力做这些。"

沈若兰敏锐地察觉到周玲珑话中的一丝无奈,似乎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即使是如此才华横溢的女子,也不得不借助男性家族成员的力量才能立足。这让她想起了自己,没有程远山的支持,她的绣坊也难以在上海滩站稳脚跟。

"周小姐,其实您比您想象的更加出色。"沈若兰真诚地说道,"在这个男权社会,女子创业本就不易,您能将绣坊经营到这一步,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周玲珑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多谢沈夫人理解。确实,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无奈,明明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却因为性别的束缚而步步艰难。"

沈若兰点点头,深有同感。两人虽然背景不同,处境各异,但作为同时代的女性,面临的困境却惊人地相似。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女性的价值不会仅仅限于家庭和婚姻。"沈若兰坚定地说道,"我们可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人生。"

周玲珑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沈夫人说得极是。这也是我创办绣坊的初衷,不仅是为了传承绣艺,更是希望能够证明,女性也有能力在商业世界立足。"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的共鸣更加深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她们不仅找到了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更找到了精神上的知己。

傍晚时分,沈若兰告别周玲珑,踏上归程。夕阳西下,西湖的湖面被染成了金色,远处的山峦笼罩在暮色中,形成一幅动人的画卷。沈若兰的心情也如这美景般明朗,她感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她已经找到了新的希望和方向。

回到宅院,沈清韵早已在门口等候,一见到母亲,立刻欢呼着扑了过来。"娘亲,您回来啦!我想您了!"

沈若兰蹲下身,紧紧抱住女儿,"娘亲也想你。今天玩得开心吗?"

沈清韵连连点头,拉着母亲的手,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一天的见闻。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看着她生动的表情,沈若兰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晚饭后,沈若兰把女儿哄睡,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思绪万千。短短几天,她已经从一个逃亡中的弱女子,变成了即将重新开始事业的独立女性。这种转变,让她感到既惊讶又欣慰。

或许,这次离开上海,不是一场逃离,而是一次重生。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她可以抛开过去的束缚,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为自己和女儿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西湖的湖面上,形成一条银色的光带。沈若兰深吸一口气,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希望。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她都会坚强地走下去,因为她不再是那个依附于丈夫的弱女子,而是一个能够独立面对世界的坚强女性。

而这种坚强,源于她对女儿的爱,也源于她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66_166603/c1794365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