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国公府小丫鬟 > 第314章 翻身

梨月正在小板凳上杀鱼,听采初期待的话音儿,刮鳞的刀子都停了停。
国公爷承袭爵位一年,膝下还没有儿女,当然也没有请立世子。
采初是真情流露,她是覃家陪嫁丫鬟,自是希望覃乐瑶能生下小世子。
可这宁国府里的旁人,怕是未必这么想,毕竟凤澜院沈氏是宁国公夫人,
宁家赫赫扬扬百年,爵位世代都是嫡长承袭,从不曾落在庶子小宗身上。
若是到了宁元竣这一代,侧室先生了长子,府里不知还要闹什么乱子。
就算沈氏自己没能耐闹,她那些娘家人,只怕就不会善罢甘休。
近来京师里春闱殿试已完,皇城御街上已放了金榜。
沈阁老作为春闱大主考,将这桩为国取材的大事,办的尽心尽力很圆满。
万岁爷亲看了一甲的试卷,觉得个个都是人才,欢喜的龙颜大悦。
将沈阁老大大的夸赞了几句,钦赐进士及地的三人入了翰林院。
本朝的惯例,凡考中了进士的人,必须要亲自上门拜见主考官。
从此往后的日子,主考官就是他们的坐师,最亲近的师徒关系。
新进士初入朝围观,仕途如何大半靠坐师抬举,必定会自成一党。
因此在这些日子,沈阁老府上车水马龙宾客盈门,全都是来拜望的学生。
新科进士可不得了,进翰林院的头甲三名,熬出头来就可入内阁办事。
二甲前几名可进都察院或六部办事,将来的六部九卿大官就在其中。
沈阁老主持一场科考,真可谓是收获满满,在朝中更加的春风得意。
不但是他作为主考受了奖赏,连副主考的魏老太爷,都跟着官升一级。
魏老太爷快八十岁了,做了几十年国子监四品祭酒,一直没动过地方。
如今托了亲家公的福气,终于从升了三品官,得了礼部侍郎的职位。
魏家老少三代欢喜不禁,觉得自家这新媳妇沈二姐儿,可真是娶对了。
这沈家女儿不仅是贤良淑德,过门不久就有孕,而且还特别的兴旺夫家。
这几天沈府与魏府都很欢喜,接连的摆酒庆贺,消息早就传到了宁家。
沈氏还在院里养病,听说妹妹沈二姐儿孕体平稳,夫家还生了官职,是双喜临门,心里欢喜的要不得。
自从知道这些喜事,她这身上的病都好多了,已能在院里走动。
她娘家沈夫人还派人来下帖子,说是就要接她回娘家住些日子。
四月底是她父亲沈阁老的寿诞日,沈家打算着大宴宾客,好生庆祝庆祝。
沈家从来以清流自居,遇着三节两寿极少办宴,今年是特意要高调起来。
一来是遇着整寿不能不办,二来更是要在朝廷里争一争脸面。
这半年以来沈家过得不顺,长子贬官幼子出京,大女婿还混得仇窛一般。
一心要捧的何昭仪与五皇子母子俩都不肯争气,位分死活晋不上去。
如今沈阁老可算是一雪前耻,他沈家又能在朝廷里站直翻身了。
这些事燕宜轩里知道的很清楚,都是沈氏身边的大丫鬟芷清来说的。
沈氏欢喜的身子大好,还让赵嬷嬷去禀报宁夫人。
说她自己已经无碍,还想依着礼数孝道,去鹤寿堂给老太太请安侍疾。
晚辈一个个都要孝顺祖母,宁夫人听说立刻就急了。
她当然是不允许沈氏去,说老太太的病不算重,用不着孙媳妇侍疾。
还特意嘱咐管事房的婆子们,让凤澜院上夜看门的家人媳妇好生服侍。
宁老太君的病是被二小姐拿刀动杖吓出来的,吃药扎针好容易维持住。
万一沈氏跑去犯起疯魔来,以老太太如今这个身子骨,哪里还能禁得住?
如今宁国府不能出什么乱子,万一老太太有个三长两短,真真是不得了。
宁老太君若出了丧礼大事,对宁国府的影响翻天覆地。
宁家晚辈的婚姻,虽说宁大小姐已经出嫁,可下面还有几个排上个了。
宁二小姐今年十六岁,与何家退婚后,正要尽快寻人家出嫁。
二房正出的宁二公子,乳名小和尚,也已十五六岁,紧等着要娶亲。
眼前若有守孝大事等上三年,岂不是一个个都耽误了。
公子小姐们的婚事受阻,都还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万一宁老太君身子撑不住,最要命的是国公爷如今的官位。
宁元竣现在地位是丧父的长孙,为祖母守丧是一天都不能少的。
当初老国公战死北疆,他去边疆顶替官职,已经算是夺情启用。
如今他是在京中朝内做官,为祖母丧事夺情,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但是国公爷,连二房三房的两位老爷,也都得守孝丁忧。
如今的朝廷这般混乱,宁家人三年不参与朝政,简直是不敢想。
所以自从宁老太君真的生病,府里上下就安静的要命。
直到太医说暂无大事,众人才长出了一口气。
覃乐瑶也是忧心这事,哪怕老太太不待见她,也去鹤寿堂守了半天。
半日连晚膳都没用,天色黑了才回院儿,让做些汤羹做宵夜。
梨月杀了一条新鲜鳜鱼,做了一盏洁白浓稠的玉蝉羹。
薄薄的鱼片沾上粉衣,用胡椒、葱丝、油盐煮鱼骨汤调味,烫熟鱼片做成形如白玉的蝉翼薄透的羹汤。
配着鱼羹的两样青菜,是菊苗煎和蒿篓菜,点心则配的是五香糕。
外面大事梨月管不了,她只想把厨房里的小事做好,就算是心满意足了。
采初把宵夜端进正院里去,梨月将灶火封上,就要去二门上吩咐采买。
眼前是仲春和暖天气,到了该做果品蜜饯的时候。
她打算让人去买些樱桃黄杏橄榄杨梅回来,再去南货店称些上等蜂蜜。
早先这些东西都要她自己去买,如今只需去二门上说一声就好。
小厮们自然乐意跑腿儿,还有管采买的婆子一样样挑好送过来。
份例升了一等,确实同往常不一样,身边人都温和起来。
一口一声赶着她唤“姑娘”“姐姐”,个个都是又客气又巴结。
春天傍晚不算冷,夜风吹着微有寒凉。
梨月提着羊角小灯,贴着廊子边走着,廊下挑着灯笼,远处月色弯弯。
迎面却见着一团人影过来,四五个丫鬟婆子,只点了一盏小巧灯笼。
她们静悄悄不言语,脚步轻快的簇拥着宁三太太,一阵风似得走过去。
梨月诧异的回头看,却见走在前头躬身引路丫鬟,竟然是凤澜院芷清。
三太太与凤澜院寻沈氏大奶奶做什么?
在梨月的印象里,三太太只在去年争炭火的时候,派人去骂过沈氏。
其余的时候,她们这对婶婶与侄媳妇,仿佛没什么来往。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65_165974/c157978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