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青禾镇,韩宇让韩壮在城外看车。
“省一份入城费。”韩宇淡淡道,“你在这等着,我去打听打听行情。”
韩壮不满地嘟囔着,却也只能照做。他靠在车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暗自盘算着这趟买粮能赚多少。
城里的米铺,韩宇跑了整整三家。每到一家,他都仔细询问价格,观察掌柜的态度,甚至留意其他客人的反应。
看到米价时,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便宜的糙米一下就贵了一文,细米更是飙到十三文一斤。这价格比他预想的还要高。
门口排着长队的妇人们叽叽喳喳地抱怨着。
“这日子没法过了。”一个挑着竹篮的妇人叹气。
“昨天还便宜两文呢,这涨得也太快了。”另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附和。
“面价更吓人,直接翻倍了。再这么下去,连粥都喝不上了。”
韩宇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这些抱怨。三家米铺的价格出奇地一致,显然是商量好的。他试探着问了问存货,掌柜们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这种态度,怕是背后有稳定的货源。韩宇心里盘算着,这米价恐怕还会继续涨。
从早到午,韩宇才从镇坊出来。临走前特意去了趟学堂,又摸了好几天鱼。他知道这一趟买粮不会那么顺利。
“去南边。”韩宇对等得昏昏欲睡的韩壮说。
“啊?”韩壮一惊,差点从车上摔下来,“那么远?”
韩宇递给他两个杂粮馒头,“南边虫害少,说不定能买到便宜的。再说,现在这个价格,咱们买不起。”
韩壮咬着馒头,跟着韩宇往南赶。馒头有些发硬,但他却觉得格外香甜。这是韩宇特意给他买的,虽然只是普通的杂粮馒头。
傍晚时分到了邻县,在五里外的驿馆歇脚。花了五文钱洗漱,换了热水,兄弟俩挤在车厢里过夜。
夜里有些凉,韩宇把自己的外衣盖在韩壮身上。看着弟弟熟睡的样子,他想起了家里的柳芸,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第二天一早,韩宇花二十文买了两碗醉香面。趁着吃面的功夫,他跟其他商旅攀谈起来。韩宇说话不急不缓,时不时还能逗得对方开怀大笑。
韩壮看着他跟陌生人谈笑风生的样子,不禁有些佩服。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三哥,原来也有这么灵活的一面。
“有门路了。”离开驿馆后,韩宇笑着说,“朝南方继续跋涉二百里,有两个玉泉庄的麦子刚收,三文一斤。”
果然,他们在那买到了一万一千斤麦子。韩宇想着柳芸爱吃细米的习惯,犹豫了一下,还是全买了细麦。
付了三十三两银钱,剩下的问题是运输。他们的车最多装两千斤,剩下的得另找车运。
韩宇花五十文买了当地有名的糕点,去拜访卖粮的庄主。那是个和气的老人,听说他们是从玉泉镇来的,立刻热情地张罗着帮他们找车。
不一会儿,运输的事就解决了。庄主介绍了几个可靠的车夫,价钱也说得很公道。
“三嫂会不会生气?”等庄主走后,韩壮小声问道。他知道柳芸给的钱几乎都花完了。
韩宇摇摇头,“我兜里一文钱都没了,能办到这步已经不错了。”
他掏出纸笔,准备给柳芸写信。韩壮凑过来看,认出开头两个字。
“三哥,三嫂的大名就是这个?”
韩宇难得没嫌弃他的好奇,“柳芸,秦关的秦,王旁的瑶。”他的声音轻柔,仿佛在念一首诗。
柳芸正在厂棚里和韩木匠商议灵翼书箱的生产事宜。木屑的清香在雨天显得格外浓郁,韩木匠正拿着一块木料,仔细地比划着尺寸。
“这批料子的纹路不错,”韩木匠用粗糙的手指抚过木料表面,“做成书箱应该很是结实。”
柳芸正要回应,突然听到外头有人喊:“三婶!有你的信!”
她微微一怔,手中的木料差点滑落。信在韩家村可是稀罕物,村里识字的人屈指可数。思索片刻,她便猜到多半是采购员韩宇寄来的。
雨丝中,韩超牵着牛车站在牌楼下,浑身被雨水打湿。见到柳芸出来,他忙将信递过去:“刚在路上遇到青石镇的车夫,说是三伯从南边镇坊托人带回来的。”
柳芸接过信,信封已经被雨水打湿了一角。“辛苦你了。”
“不碍事,”韩超搓了搓手,“我还要去给村里贫困户分发刚买回来的五百斤糙米,先走一步。”说完,他牵着牛车,消失在雨幕中。
柳芸回到厂棚,拆开信封,纸张上的字迹有些晕染。她仔细辨认着,眉头渐渐拧成了疙瘩。
信中韩宇絮絮叨叨地写了一大堆,说什么一路辛苦,虽买到一万多斤低价麦,但钱已花光。现在粮食只能让人送到青禾镇外五十里的驿馆,请她去接应。
末了还腻腻歪歪地说什么没她在身边,怕被劫财劫色。看到这里,柳芸眼中闪过一丝嫌弃,手不自觉地将信纸捏出了褶皱。
“柳娘子,出什么事了?”韩木匠见她神色不对,放下手中的工具。
“无事,我先回趟家。”柳芸挤出一丝笑容,转身走进雨中。
村里明值春耕,田地里到处是弯腰劳作的身影,大家都在忙着耕种远处和贫瘠的田地。
雨水打湿了柳芸的衣衫,她走访了几户人家,都说抽不开身。无奈之下,她只得去镇上租车接应。
镇上的路比村里更泥泞,马蹄踩过,溅起一片片泥水。好不容易租到两辆大车,一行人顶着雨赶往驿馆。
驿馆外,韩宇正焦急地踱步。见到柳芸,他眼睛一亮:“娘子,可算把你盼来了!”
柳芸冷着脸没说话,径直走向堆放粮食的地方。来回坐车花掉整整一两二钱碎银,掏钱时她都不想看韩宇那张讨好的脸。
“回家再算总账!”她恨恨地瞪了韩宇一眼,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警告。
“娘子放心,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记在本上,老四也在看着。”韩宇赶紧表态,脸上堆满讨好的笑。
一旁的韩壮连忙附和:“三嫂,我死死盯住大哥的一举一动,一文钱都跑不了。”
看着柳芸轻松扛起五六袋粮食,韩宇不停地献殷勤:“多亏有娘子啊,不然我都不敢往回走。这一路上,进了青禾镇,路上的人看见粮食,眼睛都直了。”
“当真?”柳芸停下动作,眉头微蹙。
“千真万确!”韩宇拍着胸脯发誓,又指着韩壮,“你问他。”
这回韩壮没反驳,他点点头:“确实,我们看到不少饥民,眼神都不对劲。”
回程路上,柳芸留意到确实多了许多乞丐,都是三五成群,甚至有二十多人的大队。
一路上,韩宇紧张兮兮地东张西望,生怕遇到劫匪。直到过了青石镇,这些乞丐才渐渐不见,他才松了一口气。
“看吧,我说得没错吧?”韩宇得意地看了柳芸一眼,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先见之明。
柳芸没理会他,专注地赶着马车。雨势渐小,天边露出一丝亮光。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9_159610/c4679320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