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 第二百五十五章 觉华岛的掌控权

“准备登陆!”喻大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晨雾中回荡。他站在船头,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若隐若现的海岸线。

沙船缓缓靠岸,船艏放下跳板。身着红色布面铁甲的明军士兵鱼贯而下,靴子踏在潮湿的沙滩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快速列阵!”喻大仁挥舞着手中的腰刀,“前排火铳手,注意警戒!”

这支部队是海州协下属的四个营,虽然在克难新军中只能算是三线部队,但每一个士兵都经过严格训练。他们动作迅捷而整齐,很快在滩头形成了四个方阵。火铳手在前,弓箭手居中,刀牌手分列两侧,长枪手殿后。

潮湿的海风掀动着军旗,阵列间传来武器和盔甲相碰的细微声响。喻大仁的目光扫过列阵的将士,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张县令,你还是留在船上吧。”喻大仁转头看向身旁的张煌言,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张煌言此刻全副武装,箭衣加身,腰佩宝剑,背负开元弓。他的面容虽然瘦削,眼神却异常坚定。“本官与你同去。”

喻大仁注视着这位文官片刻,缓缓点头。远处,四艘蜈蚣战船在海面上警戒,船艏的炮窗大开,十二磅红夷大炮对准了海滩,随时准备支援。

“报告协统,四周已派出哨探,暂未发现敌情。”一名营长快步跑来汇报,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响箭声。

喻大仁立即抬手示意噤声,全军戒备。海风吹拂着晨雾,带来阵阵潮湿的气息。良久,再无第二声响箭传来。

“应是百姓。”喻大仁松了口气,转头对张煌言道,“我们过去看看。”

张煌言点头:“本官身为觉华县令,理应去见一见百姓。”

喻大仁命一个营护送,队伍朝着响箭声传来的方向前进。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眼前豁然开朗,是一个破旧的村落。村口的晒谷场上,聚集着上百名神色惶恐的村民。

这些都是天启年间从宁远迁来的百姓,在岛上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去年冬天,宁远落入清廷之手,他们也不得不剃发结辫,成了清朝的顺民。此刻看到明军突然登岛,一个个面露惊恐之色。

“诸位乡亲不必惊慌。”张煌言上前一步,声音温和而坚定,“本官乃大明新任觉华县令,今日带兵登岛,是为解救诸位于水火。”

村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一个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出来:“大人,我们……我们已经……”

百姓们的表情比听到鬼故事还要惊恐。有人悄悄往后退,有人低着头不敢看官府的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言的压抑。

张煌言却浑然不觉众人的反应,继续慷慨激昂地说:“朝廷已在此地开设了新县,更是设置了督军衙门和巡抚衙门来统管这片疆土!这是何等的殊荣啊!”

“完了……”一个老汉小声嘀咕,声音里带着绝望。

“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吗……”旁边一个中年妇女低声道,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

张煌言见众人神色各异,以为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便又补充道:“本官在此立誓,定与诸位共进退,同生死!”

这话一出,现场彻底炸开了锅。有人开始抽泣,有人开始哀嚎,更多的人则是一脸绝望地望着天空。有老人跪地叩首,祈求上天保佑。

就在这时,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都他娘的别哭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铠甲、留着连鬓胡子的武将大步走来。他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脸上的胡须随风飘动,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正是喻大仁。

他环视众人,冷声道:“有老子和张县令在,谁敢动觉华岛一根毫毛?”

没人应答。众人低着头,像是被霜打过的茄子。

“现在是四月,离海面结冰还早着呢!这段时间,都给老子好好修城墙!”喻大仁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每天管饱,还有三升白面!”他又补充道。

听到有饭吃,众人的眼神稍稍亮了一些。饥饿的肚子总是最诚实的。但紧接着,喻大仁又道:“所有男丁,现在就把辫子剪了!”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心头。辫子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缕头发,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生存的保障。

没等他们反应,士兵们已经拿着匕首围了上来。有人想逃,却被死死按住。有人想哭,却被呵斥着闭嘴。

“刷刷刷”的声音此起彼伏,地上很快堆满了断辫。有的是花白的,有的是乌黑的,它们静静地躺在地上,像是某种时代的见证。

喻大仁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从怀中掏出几枚崭新的银圆,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银子的光芒晃得人眼花,却更晃人心神。

“谁要是能告诉老子岛上有没有鞑子的探子,船只停在哪里,这银子就是谁的!”他高声喊道,声音里带着诱惑。

银光晃得人眼花,但更晃人心神的是那沉甸甸的分量。一个老渔民颤巍巍地站了出来:“大……大人,我知道……”

就这样,觉华岛的控制权,在不知不觉间易主了。而在岛的另一边,工匠们已经开始按照图纸,规划一座简易棱堡的轮廓。

这座棱堡虽然不必高大雄伟,但其独特的凹多边形设计,足以让任何来犯之敌在交叉火力下望而生畏。倾斜的城墙能有效弹开炮弹,低矮的设计则可以减少被击中的概率。

工地上,喻大仁正在指挥着工匠们施工。他不时皱眉,不时点头,时而还会亲自上手示范。

“这里要加固!”他指着一处基础,大声道,“冬天的海风可不是闹着玩的!”

工匠们连连点头,手上的动作更加卖力。有的在搬运石料,有的在夯实地基,有的在测量角度。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无人叫苦。

张煌言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场景,眉头微皱。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冬天到来之前,他们必须让这座棱堡成为觉华岛上的一道铜墙铁壁。

宁远城内一处衙门大堂上,人声鼎沸。各级官员来来往往,脚步匆忙,神色焦虑。

范文程坐在正堂之上,眉头紧锁。他这个钦差大臣来宁远已有数日,为的就是催促关宁军系统的家眷迁徙之事。案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书,每一份都与迁徙事宜有关。

“大人,粮草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一名官员拱手禀报,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范文程揉了揉太阳穴,声音略显疲惫:“两万余人,两个月的路程,粮草不可短缺。每人至少准备一石面粉,再加上牲口所需……”

话未说完,他的心腹张承忠快步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份塘报。张承忠的衣衫有些凌乱,显然是一路快马加鞭赶来的。

“中堂,宁远中后所急报。”张承忠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9_159328/c467930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