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四合院。
阳光穿过老树枝叶,在青石地面上斑驳投影。
院中一把藤椅,苏灿身穿家居长衫,正悠然靠坐,手边是一壶刚泡好的龙井。
《经典咏流传》五期播完,他的名字也五次冲上热搜,
如今风头正盛,但他却难得清净地把自己“封印”在这片古院之中,任凭外头的热浪发酵。
这天下午,他正翻看着关于金马电影节的最新报道。
——半个月后,这场华语电影的盛典即将启幕。
作为一直爱看电影的文艺青年,苏灿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的佳作。
平日闲暇,也会泡一壶茶,看一部老片。
他对电影本身就有情结,尤其是那些讲好华人故事、展现东方叙事的作品。
正翻看得出神,电话铃声忽然响起,清脆地打破了院子的宁静。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无奈又熟悉的笑——
“康导。”
这段时间,康导几乎成了他的“催更编辑”,一有节目进展,便第一时间来电。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通电话,多半又是要“请苏老师出山”。
他接起电话,还没开口,康导那爽朗又带点恳切的声音就透过听筒传来:
“苏灿老师!观众的呼声太高了,传承篇我们真的得做,台里也定下来了。”
果然被他猜中。
苏灿笑了笑,靠在椅背上,声音中带着懒散:
“您又把我推出去了啊。”
电话那头,康导也笑了:“你要不唱,这传承篇真没灵魂了。”
苏灿沉默片刻,望着院中轻风拂过的竹影,终于轻轻点头:“行吧,我唱。”
随后他也顺势问了句:“这次有什么要求吗?”
康导答得很简单:
“没有朝代限制,也没有诗词命题,只要是一首能代表华夏文化的歌就行。”
这句话,让苏灿微微一怔。
没有框架,不设门槛——
只要,他能唱出华夏的魂。
挂断电话后,他坐在原地良久没动。
风微起,院中几片落叶无声飘落,像是思绪的投影。
苏灿忽然觉得,这一首歌,或许要比之前的五期更重要——
它是《经典咏流传》的尾音,也可能是新篇章的序曲。
他望向天空,缓缓吐出一口气,嘴角却扬起一抹笃定:
“那就唱一首,能代表华夏文化的歌吧。”
……
挂断电话后,苏灿没有立刻起身。
他静静坐在藤椅上,茶已微凉,秋风渐浓,院中一片宁静。
他的思绪却悄然翻涌开来。
“传承篇。”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演出,更像一次沉甸甸的答卷。
它不仅是《经典咏流传》的收束之章,更是一场写给全体华夏子孙的深情回应。
他知道,这一首歌,必须要纯正的华夏风。
不仅旋律中要有山川江河的脉动、要有古韵与今声的交汇,还要能承载深厚的文化血脉。
他低声呢喃了一句:
“华夏风……华夏文化……”
脑海中无数曲调闪过。
但那些偏流行的,哪怕再感人,也缺了点味道。
那种能让人从心底涌起敬意的古风气韵,才是这期节目的灵魂。
忽然,灵光乍现。
“戏腔。”
他轻轻念出了这两个字。
今年,他唱过很多歌,有热血、有柔情、有史诗,也有山河——但唯独戏腔,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尝试。
那是属于华夏独有的声音纹理,是从千年前的梨园走来,是从昆曲、越剧、京腔中流传至今的文化符号。
而这一刻,脑海中,一首旋律自然而然地浮现。
是那首以敦煌壁画为题的歌曲。
他记得第一次听那首歌时,心中就泛起强烈的震撼——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4_154563/c1594964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