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厂引进了新机器,但是技术人员不够,电力系统不支持,弄来弄去居然就那样搁置了下来,原本就不景气,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现在的棉纺厂不仅不会再招人,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李副厂长早上上班,一推开门看到张阿妹,他想绕开,但是张阿妹一步拦在了他身前。
“你拦着我做什么,我要去上班!”李副厂长冷着脸问。
“李副厂长,我就是想问问,这事儿有没有什么转机,您帮想想办法。”张阿妹低声问。
“这有什么办法!说了一个都不招就是一个都不招。 谁说也不好使。”
张阿妹只觉得胸口被人捶了一拳,人有些恍惚,她深吸了一口气,求道:
“李副厂长,您帮着想想办法。”
“阿妹啊!这真的没有办法可以想,如果收了你一个,要怎么解释,那厂里的规定不是白下了吗?还不乱套了啊!”李副厂长摆起了大道理。
“不是,您不能这样啊!过年我来送礼的时候你可是一口答应下来了的,我现在不要求小敏能坐办公室,我只要她能进厂就行,车间也行。”
“真的没有用,找谁都没有用,这个口子不会开的。”李副厂长坚持道。
张阿妹急了,她一把捉住李副厂长的包,叫道:
“你们不能这样啊!”
“张阿妹,你别耽误我事儿了,你女儿工作的事儿我怎么可能管,你不过就是和我们多说了两句话而已,这就开始攀关系了,我就要把你女儿搞进厂,怎么可能呢!”
这时,张巧从院子里看到院外的情况,冲了出来就骂:
“怎么那么不要脸呢!大白天拉扯别人的男人!搞破鞋你也挑挑时间啊!”
“嫂子,你说什么呢!我来找李副厂长是为了我女儿工作的事......”张阿妹一惊,手上就松了。
张巧哪里能放过她,接着叫道:
“大家快来看看啊!这女人天天来找我们家老李,说是要找个好师傅带带女儿,我看啊!她是对我们老李有想法!”
正是早上上班时间,巷子里住的也都是棉纺厂的人,大家不由聚了过来,指指点点。
张阿妹终于知道,他们根本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要帮忙,她哭喊道:
“你一个领导的媳妇,怎么乱说话呢!搞破鞋我用得着当着你的面吗?大家评评理,我过年送了一百多块钱的礼物,还帮他们打了一套柜子一张床!他们答应了帮忙现在又不帮了,那你别收东西啊!你们心也太黑了吧!”
令张阿妹疑惑的是,李副厂长和张巧并不慌张,她隐隐感觉不对。
果然,张巧上前一步,冷笑道: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你过年送的礼你说一百多就一百多啊!你有什么证据?一盒糖两瓶罐头一百多?金子做的?你什么家庭可以送出一百多的礼?大话说出来也不怕闪了舌头!”
张阿妹一愣。
当时拜年是晚上来的,没有人看到她提了什么礼物,她当时也怕别人看到,如果大家都去找李副厂长找关系那也麻烦,所以特地还避了人。
围观的人开始窃窃私语:
“这是想讹李副厂长呢!”
“是吧,送礼也不一定有用,谁会送那么多钱的啊!”
“就是,就是。”
张阿妹转念一想,礼物现在没有证据,那家里的柜子、床总在吧!
这么大的件,送过来时可是有很多人看到了的!
于是,她抹了一把眼泪道:
“好,礼物不说,那我们家老吴辛辛苦苦打的组合柜和双人床,现在就在你家里,你没得抵赖吧!大家可以去看看,还有好多人看到我和老吴来送柜子和床的!”
围观的人又开始低声说:
“这个我倒是看到了。”
“嗯,我也看到了,那柜子打得不错。”
“那一套柜子一张床也得百来块钱呢!也是大数,大数。”
听到众人有人应声,张阿妹松了一口气,今天就算是拿不到工作,那也要把打家具的钱拿回去,她于是说:
“既然帮不上忙,那就把家具钱算算,组合柜加双人床一共一百块!”
张巧斜了张阿妹一眼,冷笑:
“我们家老李可是副厂长,怎么可能贪这种小便宜!我们又不是买不起柜子!让你们老吴打,那是看得起老吴的手艺,打家具的钱不是早就给过了吗?还想讹我们?!”
“我什么时候收过钱?!”
“老严,我记得你那天在啊!我拿了一个帕子包的钱给她,对吧!”张巧对人群中一个中年男人道。
“哦,确实看到了,你还说让他们来喝喜酒。”老严点点头。
“我也看到了,一个蓝格子的帕子,说的就是家具钱。”又一个女同志也出了声。
众人声音大了起来:
“看吧,我说是讹人吧!”
“怎么这么不要脸呢!人明明给了钱。”
“就是啊!就说李副厂长不是那样的人。”
“一个工作哎!那么点东西就能换,那谁都可以换喽,傻子吧!”
“就是!那么容易,我也给我侄儿换一个!”
听了众人的话,张巧抱着手臂望向张阿妹,一脸戏谑:
“张阿妹,你没话说了吧!别让我再看到你,否则我和你不客气!天天找借口找我们家老李,老李不理你,你就倒打一耙,还诬陷他收你的礼!真是坏透了!还好把你这种人辞退了。”
张阿妹只觉得脑子“轰”一声响,一时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她似乎闻到了那旧帕子和烂钱的臭味。
这味道,熏得她张不开口,接不了话。
直到围观的人都散开,她还没有回过神来。
李副厂长走近一步,低声道:
“再闹,你们家老吴的工作也可以换别人做,反正,人多的是。”
张阿妹一怔,这句话她听了进去。
她定定地看向李副厂长,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李副厂长绕过她赶去上班了。
张阿妹在巷子口不知道坐了多久才缓过来,她又往厂里赶。
在厂门口迎上了去要说法的其他人,她走进了人群中,无比悲愤。
大家一连找了厂里几天,毫无作用。
但是厂里最后还是给了一个方案,让他们以临时工的身份去新建的分厂工作,比起在外招人,他们有文化,而且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可以直接上岗,分厂已经答应接收一部分人。
张阿妹回到家里,把这事儿和张敏还有吴建国说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0_150741/c1768172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