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卫国没有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他立刻投入了更艰巨、更复杂的工作。
那就是协助山东纵队整合力量。
还要统一指挥。
更要恢复和扩大根据地。
周卫国深知山东根据地陷入困境的原因。
日寇的残酷“扫荡”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内因是另一个。
各根据地之间缺乏有效联系,也缺乏统一指挥。
力量分散了。
大家各自为战。
这样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为此,周卫国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一,构建高效指挥体系。打通信息壁垒!
他带来了先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这些设备从太原运来,李云龙特批的。
代表了此时的顶尖水平。
用这些设备帮助山东纵队。
迅速建立了一个指挥通讯网络。
它覆盖了主要根据地区,而且相对高效安全。
这使得各根据地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升。
协同作战能力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以往通讯兵要跑断腿,消息还经常滞后。
这种窘境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统一作战思想。传授克敌利器!
周卫国亲自挂帅。
组织山东纵队各级军事指挥员进行高强度集训。
他将八路军第六纵队的经验倾囊相授。
这些经验是在长期血与火的淬炼中总结出来的。
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包括游击战、运动战、攻坚战。
特别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特种作战思想。
还有各种新式武器的精准使用方法。
以及多兵种协同作战技巧。
他讲得深入浅出,直指核心。
实战性极强。
“东进先遣支队”在模拟对抗演练中展现了强大战斗力。
那简直是摧枯拉朽。
那些原本固守老一套传统战法的山东纵队指挥员们都惊呆了。
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一个个眼界大开,受益匪浅。
第三,协助整编部队。淬炼钢铁雄师!
周卫国征得了山东纵队领导层的一致同意。
果断派出军事素质过硬的骨干力量。
他们深入到山东纵队部分战斗力较弱的地方部队。
协助进行大刀阔斧的整编,还有魔鬼式训练。
淘汰老弱病残,补充精壮兵员,统一武器装备。
周卫国带来的新式武器,逐步替换了旧武器。
那些老旧不堪、型号杂乱的三八大盖等日式缴获武器被淘汰了。
这极大地提升了山东纵队整体的战斗素养。
也提升了火力强度。
第四,以身作则。
他的工作效率雷厉风行。
治军作风严谨到近乎苛刻。
这些迅速赢得了山东纵队广大指战员的衷心拥护。
也赢得了他们的爱戴。
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
没有丝毫高级指挥员的架子。
这份平易近人,让所有人都如沐春风。
然而,整合力量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
也会遇到各种阻力与矛盾。
一些原有地方部队的领导人,长期各自为政。
他们早已习惯了“山大王”式的生活。
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山头主义”思想。
对于周卫国这个“外来户”的指挥与整合,他们心中充满抵触。
还有疑虑。
甚至是敌意。
他们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地盘受到削弱。
担心自己手中的那点“家底”被吞并。
因此在一些关键的作战行动中,他们阳奉阴违,消极应付。
甚至公然不听指挥,贻误战机。
在一次针对日伪军重要运输线的破袭行动中,周卫国精心策划。
他计划由麾下如狼似虎的“东进先遣支队”一团一营担任主攻。
负责撕开敌人防线,捣毁目标。
山东纵队某地方独立团则负责在侧翼进行佯动。
吸引敌人注意力。
并阻击可能出现的日伪援军。
然而,战斗的号角刚刚吹响。
那个地方独立团的团长王四喜却磨磨蹭蹭。
王四喜在当地颇有些资历。
以“老油条”著称。
他以“敌情不明,不宜冒进”为借口。
又说“我部兵力不足,装备奇差”。
迟迟不肯投入战斗。
这直接导致主攻部队的一营侧翼完全暴露。
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一营险些陷入日伪军的重重包围。
差点造成重大伤亡。
幸亏一营的战士们个个都是精锐。
他们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
战斗经验丰富到令人发指。
再加上手中那足以碾压当面之敌的强大火力。
他们硬生生地在鬼子和伪军的夹击下杀出一条血路。
不仅成功突围。
还将那股不知死活的日伪军打得溃不成军。
狼狈逃窜。
战斗结束后,一营长浑身浴血。
他将战斗中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汇报给周卫国。
周卫国的脸色瞬间铁青。
眼神冰冷得如同腊月的寒冰。
但他并没有当众发作。
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
在指挥部里,他私下里找到了王四喜。
“王团长。”周卫国看着对方那副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表情。
他的声音平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
但那平静之下,却蕴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压力。
一股不容置疑的强大压力。
“我想知道,今天的战斗,你为什么没有按照预定计划行动?”
“为什么没有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
王四喜自恃资格老。
又是这片区域的“地头蛇”。
对周卫国这个年纪轻轻、空降而来的“外来户”本就有些不服气。
周卫国带来的精良装备,并没有优先分配到他的部队。
他心中更是憋着一股怨气。
此刻见周卫国“兴师问罪”,他索性破罐子破摔。
他吊儿郎当地回应道:
“哎呦,周旅长,您这话说的,可就冤枉我老王了!”
“不是我不打。实在是……实在是那小鬼子和伪军的火力太猛了!”
“机关枪、小炮跟不要钱似的往我这边招呼!”
“我手底下那点人,您也知道。都是些刚放下锄头的新兵蛋子。”
“手里拿的还是老掉牙的破枪。子弹都没几发!”
“这要是硬冲上去,那不是白白送死?拿兄弟们的命开玩笑吗?”
他顿了顿。
脸上露出一副“我为你着想”的表情。
他继续说道:“我这也是为了保存实力。为咱们根据地的长远发展着想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保存实力?”周卫国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诮。
他的眼神骤然变得如同出鞘的利剑般锐利。
直刺王四喜的内心。
“王团长,你所谓的‘保存实力’,就是眼睁睁地看着友军在前面浴血奋战?”
“看着他们九死一生,你却在后面隔岸观火,纹丝不动?”
“就是任由凶残的敌人从你的防区从容不迫地通过?”
“任由他们直接威胁到整场战斗的成败?威胁到无数战友的生命安全?”
“啪!”周卫国猛地一巴掌狠狠拍在桌子上。
茶杯震得乱跳。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
如同炸雷般在王四喜耳边响起:
“我告诉你,王四喜!”
“在战场上,只有坚决消灭敌人,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
“临阵脱逃,消极避战,那不叫保存实力!”
“那叫战场抗命!是懦夫的行为!是可耻的渎职!”
“更是对那些为了胜利而英勇牺牲的战友们最无耻的背叛!”
周卫国没有再给他任何狡辩的机会。
他当场宣布,将王四喜临阵脱逃、贻误战机的行为上报。
上报给山东纵队指挥部。
建议将其撤职查办。
其独立团团长职务,由纵队选择一名政治立场坚定、作战勇敢的同志接任。
战争时期,军令如山。
纪律如铁。
任何的犹豫、动摇,甚至是个人的小算盘,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对于那些有抵触情绪的地方部队领导人,周卫国并非一味高压。
他亲自找到他们。
第一步,晓之以理。
进行常规的思想教育与劝说。
大部分人,在周卫国那强大实力面前,都能幡然醒悟。
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他们也能转变观念。
积极配合。
但对于极少数思想顽固、屡教不改的人,周卫国也绝不姑息手软。
特别是那些甚至公然煽动部下违抗军令的害群之马。
比如那个被撤职的王四喜。
他心中怨恨难平。
竟然狗急跳墙。
他暗中召集了一批死心塌地的亲信。
妄图在周卫国视察部队的途中设伏截杀。
想制造混乱。
夺回兵权。
然而,他那漏洞百出、异想天开的刺杀计划,还没等实施。
就被周卫国敏锐地察觉到了蛛丝马迹。
周卫国对此毫不含糊。
他直接命令徐虎带领特战队。
先发制人。
以雷霆手段,将王四喜及其叛乱骨干一网打尽。
全部送到黎司令面前。
黎司令也毫不客气,全部枪毙。
这一铁血举动,如同一声惊雷。
极大地整肃了山东纵队的军纪。
也彻底打掉了那些心存侥幸的“山头主义者”最后的一丝幻想。
让他们明白,在周卫国这里,任何挑战军令、破坏团结的行为,都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通过这一系列恩威并施、卓有成效的工作,山东纵队内部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战斗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提升。
各个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开始逐步形成统一的指挥体系。
也形成了协调一致的行动步调。
这为日后更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8_138733/c160977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