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1054章领兵人选

朱标正色道:“冯海是从诏狱提拔的,原先是一名锦衣卫百户官,在北方远征后晋升为千户官,并暂时负责北镇抚司事务。他经验丰富、能力出众且英勇善战。”

“派他带队前往南部查探,无论是我还是朝中大臣们都能放心。即使有危险情况,凭他的实力也能妥善处理。”

随后,朱标看向朱允熥。

朱允熥立刻明白了朱标意思,点头道:“京城内部事务不多,直隶道那边有蒋指挥使掌控,不会有大问题。冯海经验丰富、才干出色,父亲挑选他确实合适。”

“好,那么这件事就这么决定好了。让他即刻启程。西南地区的土司问题由来已久,也是时候整顿了。”

解缙轻声道:“臣遵旨。”

朱标抬头对解缙道:“你去吧,快到冬季了,解阁务必照顾好自己。”

解缙应声答道:“微臣谢太子关怀,这就告退。”

随后,解缙行礼离开。

直到对方离开视线,朱标才轻轻叹了口气。

朱允熥注意到父亲的举动,心生疑惑。

察觉到儿子的目光,朱标直接解释道:“现在的解缙显得过于谨小慎微,完全不同于从前的模样。这样的转变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完,他又低头继续批阅文书。

朱允熥站在一旁,眉头紧锁,回味着父亲的话。

过去的解缙行事洒脱,才学并重,作为朝廷官员有自己的棱角和立场。

但现在的解缙是否还是如此呢?

朱允熥摇了摇头,没有人能始终保持一个样子,哪怕是解缙也不例外。

长时间在内阁握有大权后,解缙必然会学会权衡得失,更细致地考虑与朝中人士相处的方式,包括朱元璋和朱标。

这样做有利有弊,但如果他不忘初心,这仍是好事。

朱标忽然道:“我们必须尽快控制西南地区,加速改革地方体制,多派人员监督,立即解决发现的问题,实现县府职务可轮换,彻底消灭土司世袭制。”

他语气不容置疑。

见儿子没有反应,他提高音量问道:“你听见我的话了吗?”

“啊?哦。”

朱允熥回应了一声,随后点头:“您的想法非常正确,但得保持权衡。或许可以让湖广行省的军马提前加强训练,借此稳定民心。”

“在我看来,无论西南此次动乱背后有何缘由,战争终究不可避免,早晚都会爆发。因此朝廷需要立即开始准备,包括京师兵士的操练、将领的选择以及粮草军械的筹备等工作。”

谈话间,朱标的指尖已在桌上轻轻敲打,显然已经在盘算如何应对西南局势的变化。

朱标继续说道:“粮食与武器等物资准备,内阁能够妥善解决。之前北伐时倾尽全国之力,整个朝廷依然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如今筹备剿灭西南的计划,并不算什么难题。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主将的选择。”

朱允熥心中微微一笑。

沉思片刻后,朱允熥试着提议:“洪武18年时,曾由六叔领军,如今是否依旧让他担任主将,再调动西平侯、景川侯等人作为副手,几路兵力齐出,合围西南诸土司?”

话音刚落,朱标便连连摇头。

“这一次不宜让老六挂帅,仅在治理湖广道西南部分土司方面,他可以胜任全局指挥。但涉及到整个西南地区的管理,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那么让三叔或四叔南下领兵如何?”

朱允熥直言不讳地说。

晋王和燕王都是明朝九边的重要塞王,军事才能出众。

现今大明的九边防线已名存实亡,草原敌人已被铲除。

朱棡跟朱棣现在都比较清闲。

但朱标仍然摇了摇头。

“朝廷打算重新恢复西域,你十四叔年轻且独木难支。你二叔如今在朝中任职,西北事务只能托付给三叔和四叔处理,他们无法离开。”

自己的建议均被否决,朱允熥闷声问道:“照父亲的意思,谁来担当此重任最为合适呢?”

朱标看了看偏殿内带孩子的朱元璋,又望向眼前朱允熥。

“晚点吧,让我考虑一下,待冯海带人查明缘由后再做定夺。”

……

大庸县衙,面对锦衣卫的突然来访,包嘉平慌作一团。

同样的场景也在县城各司衙门上演。

“锦衣卫要来我们县衙?”

包嘉平再次愣住,肩膀一震。

衙役茫然的目光下。

包嘉平猛地弯腰,“快,快去备茶。迅速通知县丞、主簿、典史还有六房的人,咱们要去衙门口恭迎上差。”

说罢,包嘉平已经提起官袍,向县衙外冲去。

衙役见状,也赶紧跟上。

整个县衙的人很快聚在门口。

冯海带着手下悠闲地走来,见到焦急等待的人群。

包嘉平见到锦衣卫现身,心情放松不少,急忙上前迎接,说道:“大人莅临鄙县,未能远迎,请恕卑职失礼。卑职已在厅内安排好了薄酒,以表欢迎。”

“县太爷费心了,不知大庸将军是否也在府中?”

下了马后,冯海语气平和地问了一句。

包嘉平低头回答:“指挥官昨天率队伍去了西南方向的大庸营区执行任务。按道理说,应该也快返回了。”

“既然如此,我们就先移步到里面叙谈吧。等大庸卫回来。”

包嘉平率领一众属僚,极其热情地引导着冯海一行进入了衙门。

“大人们上坐。”

冯海笑着摆手:“李县令乃此地主官,在下不过是受命前来处理公务,不敢逾越规矩,在下更不敢喧宾夺主,还是请县令大人坐上座吧。”

包嘉平见冯海神色和语气颇为诚恳,只得谦逊地回到大庸知县的位置上。

不过坐下之后,包嘉平也只是半坐半立。

二人闲聊了两句,冯海突然问道。

“请问包县令对于朝廷新政有何见解?”

包嘉平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激,顿时慌乱起来。

洪武新政已推行数年,即便大庸县地处偏远,也早对新政有所了解,且某些措施已经在本县实施开来。

如今全县的土地都需要依法纳税。

包嘉平的目光流转,开口道:“自然是好,新政推行之后,大庸县的老百姓们都赞誉朝廷恩惠,夸赞圣上的仁厚之心,而他们的生活也有了显著改善。”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3_133363/c467922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